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5月9日在北京会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时说,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谋和平、求稳定、促发展是地区国家共同愿望,通过政治途径化解争端是符合各方根本利益的战略选择,中方将继续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努力推动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为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作出贡献。下列关于中东地区饱经战火,至今动荡不宁的原因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列强的必争之地 |
| B.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裂痕 |
| C.印巴冲突是中东问题关键 |
| D.对珍贵水源的争夺加剧了冲突 |
清末一位小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南京条约》 | B.《瑷珲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某一布告中提到:“……国际公法规定,若割让土地无法被当地人民所接收,则该约便无法成立,外国已有前例可循。若各国能仗义执言,使台湾归还大清,台民愿以所有利益回报。”此布告最早可能出现于下列何时()
| A.中法战争时 | B.《辛丑条约》签订时 |
| C.《马关条约》签订后 | D.第一世界大战爆发后 |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 B.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
| C.列强获取大量赔款 |
| D.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
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 | B.《北京条约》 |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我国古代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
| C.洋务运动破产 |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