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①—④题。
沉醉东风·渔父
白 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
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①下列对这首小令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选用“黄”“白”“绿”“红”这样色彩鲜明的字眼,展现了渔父生活环境的优美,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
B.小令中的渔父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能以在秋江上自在来去、心地单纯的白鹭沙鸥为友,让人感到其心灵世界的洁净美好。
C.“烟波钓叟”就是诗人在这首小令中着力表现的渔父,因为渔父不识字,没文化,所以在万户侯面前骄傲不起来。
D.这首小令语言平实自然,风格清新质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像白鹭沙鸥那样生活自由自在、行动无拘无束的渔父形象。
②与“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所表现的意境相近的两项是
A.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D.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怅诗》)
E.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③有人认为,“钓叟”是小令作者白朴用以自比的形象,这和下面“链接材料”中柳宗元以“蓑笠翁”自比是一样的。请问:我们可以从“钓叟”和“蓑笠翁”身上看到两作者怎样的相同情怀与不同情怀?
【链接材料】
江 雪注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注:本诗为柳宗元被贬到永州后所作。
④这首小令的作者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有人为另外三大家中的一位编了一则谜语,谜面是:“自称铜豌豆,刚硬不一般,剧中诉冤情,雪下六月天。”谜底是 。
【改编】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旅宿
杜 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这首诗歌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清章燮评价本诗尾联:“以幽闲之意结之,益见旅人跋涉之苦。”你赞同吗?请结合诗句分析。
【改编】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夜思中原
(南宋)刘过①
中原邀邀路何长,文物②衣冠③天一方。
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④。
关河夜月冰霜重,宫殿春风草木荒。
犹耿孤忠思报主,插天剑气⑤夜光芒。
【注释】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人,尚气节,以功业自许,多次进恢复中原之策,不为时所用。屡试不第,漂泊于江湖间。②文物: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③衣冠:指士钟、世家大族。④天阊:即天门,指朝廷。⑤剑气:语出《晋书·张华传》,他夜观天象,见牛斗间紫气冲天,派人到江西抢到被埋的宝剑。这首诗歌的首联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本诗尾联使用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赏析。
【改编】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注】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这首诗歌的首联起到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送客归京
唐•白居易
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①尘。
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②春。
东城送客马上
宋•贺铸
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
渔童解唱沧浪曲③,应笑尘埃马上郎。
【注】①九衢(qú):纵横交错的大道;繁华的街市。②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③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
(1)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除夕九江官舍
【明】欧大任
饯岁浔阳馆,羁怀强笑欢。
烛销深夜酒,菜簇异乡盘。
泪每思亲随,书频寄弟看。
家人计程远,应已梦长安。
(1)这首诗在写作上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2)试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