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时,0.1 mol/L 的CH3COOH溶液 pH =3,0.1 mol/L的HCN溶液pH=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H3COOH与HCN均为弱酸,酸性:HCN > CH3COOH |
| B.25℃时,水电离出来的c(H+)均为 10-11mol/L的两种酸,酸的浓度:HCN > CH3COOH |
| C.25℃时,浓度均为0.1 mol/L 的CH3COONa和NaCN溶液中,pH大小:CH3COONa >NaCN |
| D.25℃时,pH均为3的CH3COOH与HCN溶液各100ml与等浓度的NaOH溶液反应,消耗NaOH溶液体积:CH3COOH >HCN |
下列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阿拉伯数字(1、2……)是原周期表中行或列的序号。请参照元素A~I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B、C两元素中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写出元素名称),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这一结论 。
(2)表中某元素能形成两性氧化物,写出该氧化物溶于氢氧化钠溶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3)表中某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态,该元素能与A~I中的一种元素构成原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共价化合物X和Y,该元素还能与A~I中的另一种元素构成离子个数比为1:1和1:2的两种离子化合物Z和M。写出Z与Y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4)I元素在周期表里的位置在第 周期、第 族。
实验室中采用右图所示装置模拟工业上同时制取元素A和I
)
某化学小组欲探究①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②某CuO和Cu混合粉末中CuO的质量分数。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及预期结论合理的是()
| 探究 |
方案 |
结论 |
|
| A |
① |
取2mL溴乙烷,加入适量NaOH水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向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
溴乙烷中的溴变成了Br-,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发生取代反应 |
| B |
① |
取2mL溴乙烷,加入适量NaOH乙醇溶液,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
反应生成乙烯,溴乙烷与NaOH乙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 |
| C |
② |
称取质量为m1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强热至质量不再变化,冷却、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m2 |
CuO的质量分数为:![]() |
| D |
② |
称取质量为m1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稀硝酸中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残留固体质量为m2 |
CuO的质量分数为:![]() |
下列反应中,相关示意图像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
| 将二氧化硫通入到一定量氯水中 |
将氨水滴入到一定量氯化铝溶液中 |
将铜粉加入到一定量浓硝酸中 |
将铁粉加入到一定量氯化铁溶液中 |
||||||||
|
![]()
|
|
|
CuI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它可由反应:2Cu2++4I-=2CuI↓+I2而得到。现用铜片、石墨作电极,电解KI溶液制取CuI。为确认反应情况,通电前在溶液中又加入了少量的酚酞试液和淀粉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白色沉淀,同时阴极区溶液变红,阳极区溶液变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铜片做阴极,石墨做阳极②铜片做阳极,石墨做阴极
③阳极有氧气生成④阴极有氢气生成
⑤白色沉淀在阳极附近生成⑥白色沉淀在阴极附近生成
⑦阳极区溶液变蓝的原因是2Cu+4I――4e-=2CuI↓+I2碘遇淀粉变蓝
⑧阳极区溶液变蓝的原因是4OH――4e―=2H2O+O2↑O2将I-氧化为I2,碘遇淀粉变蓝
| A.只有②④⑤⑦ | B.只有①④⑥⑦ | C.只有②③⑤⑧ | D.只有①③⑥⑧ |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把aL0.1mo1/L的CH3COOH溶液与b L 0.1 mol/L的KOH溶液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K+)+c(H+)=c(CH3COO-)+c(OH-) |
| B.把0.1mol/L的NaHCO3,溶液与0.3 mol/L的Ba(OH)3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一定存在:c(OH-)>c(Ba+)>c(Na+)>c(H+) |
| C.向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由于CH3COONa水解显碱性,所以溶液的pH升高 |
| D.常温下,在pH=3的CH3COOH溶液和pH=11的NaOH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