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 r(W) >r(Z)> r(Y) |
| B.Y、Z的氢化物有可能含非极性键 |
| C.Z、W形成的化合物W显负价 |
| D.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全部都是非极性分子 |
反应2X(g)+Y(g)
2Z(g)△H﹤0,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2—16所示。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T1<T2,p1<p2 | B.T1<T2,p1>p2 |
| C.T1>T2,p1>p2 | D.T1>T2,p1<p2 |
可逆反应aX(g)+bY(g)
cZ(g)在一定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
| 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
|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催化剂 |
| 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 |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2(g)+3B2(g)
2AB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 A.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2mol AB3 |
| B.容器内每减少1mol A2,同时生成3mol B2 |
| C.容器内A2、B2、AB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
| D.容器内A2、B2、AB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1:1:1 |
在2A+B
3C+4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A)=0.5 mol·L-1·s-1
B.v(B)=0.3 mol·L-1·s-1
C.v(C)=0.8 mol·L-1·s-1
D.v(D)=1 mol·L-1·s-1
已知反应:
①101kPa时,2C(s) +O2(g)==2CO(g);ΔH=-221 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ˉ(aq)==H2O(l);ΔH=-57.3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小于110.5 kJ/mol |
|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
|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 kJ/mol |
|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