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元朝以来,在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湖北和四川等省,有二、三十个少数民族中实行土司制度。土司管理各自的民族,职务世袭,但是需要中央政府批准。土司在内部自行征收赋役,仅向中央政府进贡少许银物。土司自有法令,对属民生杀予夺,中央政府不予过问。土司各自形成一个个势力范围,造成分裂割据状态,从而使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产生仇恨和战争。清朝雍正年间,开始了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改革进程,将世袭的土司改为由朝廷任免的流官。清朝改土归流的具体做法是:清政府采取了集中力量打击强大不法的土司;从大土司集中地区开始,后及其它地区;以及武力威胁与安抚相结合等办法。改土归流的善后措施:第一,对革除土司妥善安置,分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第二,选派合适人选充任新
设流官。第三,加强对各族人民的控制和管理。第四,禁革各种旧制陋规。第五,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开路办学。
———摘自吴永章《论清代鄂西的改土归流》等
材料二: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了全面武装叛乱。为了巩固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中央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取得了平息武装叛乱的全面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当时的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这一措施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受到很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他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当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并把这些财产、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了农奴和奴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改土归流的主要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藏民主改革的主要历史作用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32年之前,……英格兰南部10个郡,共有人口326万,在下院竟拥有235个议席,北部6个郡的人口359万,在下院仅占有68个议席。南部的康沃尔仅有30万人,在下院占有30个议席,而兰开夏郡拥有133万人口,却只有议员14名。……收买选民的情况十分严重,竞选一个议席需要花5000至8000英镑。……地主控制着农村的选举,农民只能按照地主的意志进行投票。苏格兰的选民财产资格限制比英格兰高的多,土地的年收入被规定在70至130英镑之间,因此选民人数极少。
材料二宪章运动虽未能达到目标,但19世纪却仍是个变革频繁的世纪,社会的各方面都在发生变化,变革也为社会各界所普遍认可,自觉的变革逐渐成为风气。……1884-1885年,格拉斯顿第二次组阁时进行了第三次议会改革。这时,人们对变革已经习以为常了,对工人阶级参加选举也认为天经地义。自由党和保守党考虑的主要是谁争取主动进行改革,谁主动,谁就能争取更多的选票。第三次议会改革后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也就是说,工人阶级最基本的要求到这时终于成为现实。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前英国议会选举体制存在的问题。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工人阶级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这一要求成为现实的原因有哪些?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王安石和张居正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但是他们的改革却产生了迥异的社会效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任相之后,亮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表明要更改太祖、太宗以来的法令制度……张居正任首辅后,在明神宗召见时表示:“方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宗旧制,不必纷纷更改”;然后又在谢恩疏中说:自己要“为祖宗谨守成宪,不敢以臆见纷更”。
王安石变法,一开始就着手整顿财政,而忽略了吏治改革……张居正却没有一上来就贸然整顿财政,而是先行改革吏治,于万历元年(1573年)提出“考成法” ……大大提高了官僚机构的行政效率……
随着反对派声势的高涨,宋神宗对王安石的不信任日益增加,对变法也动摇起来。……神宗又把司马光、冯京、文彦博等反对派留在朝中,以牵制和监视变法。……明神宗即位时,只是个十多岁的孩童,还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居正任首辅后,取得了神宗生母李太后与司礼太临冯保的信任,成为他们在朝廷的代言人……
王安石在变法时……对那些只是指陈新法过失、对新法并无恶意的大臣,以及居于变法与反变法之间的大臣……一律予以压制,把他们推向了反对派一方……此外,变法派内部也存在集团利益之争……居正对于那些“以言乱政”者坚决予以清除,而对持不同政见者,则把他们安排到非要害部门,或令其退休。同时,他又注意录用人才……
王安石在变法中,多以谢病来消极抵抗神宗的动摇……屡次谢病求去……居正明知整顿吏治会招致既得利益者反对,但他毫无畏惧,表示自己“且受深恩,义当死报,虽怨诽有所弗恤也。”……直到临死时还把改革大权抓在手中,在病榻上还想着如何把改革推向深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改革的社会效果迥异不同的原因。
(2)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粱启超在《王荆公》中写道:“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梁启超为什么肯定王安石变法?请你对其观点进行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历史上……腐败滥觞于经济对政治的支配,即商人集团对官僚集团的收买和控制……政府之所以成为被俘获的对象主要是因为它的手中握有大量公共资源……1870至1913年间,美国GDP总量增长了2.4倍,其占世界GDP总量的份额从8.9%猛增至19.1%。……至1900年,美国城市人口从1860年的600万增至2400万。……新移民更多关注的是能否通过选举这一权力或利益再分配过程来改变自身命运……当贿赂数额巨大、被揭发的几率很小、惩罚措施又非常温和时,权钱交易式的腐败行为必将扩散蔓延……最后,在马克·吐温记录的“镀金时代”,整个社会风气都被拜金主义所弥漫。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确立了一套以功绩制为核心的文官选拔和奖惩机制……此后,国会相继通过了一系列与抑制腐败密切相关的法律……举例来说,共和党政治机器任命的法官即使是腐败共谋者,仍可能给民主党腐败官员定罪。……对新兴经济利益集团(比如制造商)而言,至关重要的就是市政府能够高效而廉洁地管理城市,缩减行政管理费用。……1876年的总统竞选中,共和党候选人不敌民主党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媒体将格兰特总统的Credit Mobilier公司丑闻公之于众。……19世纪80年代兴起的平民党运动促使政府对大企业的非法侵权行为实行有效控制。19世纪80和90年代席卷美国、声势浩大的工农运动,大大遏制了公职人员和产业巨头的腐败行为。……在美国,公民的护照、驾驶执照和营业执照并不是稀缺资源。如果一位官员向合格的申请者索取贿赂,申请者会自然地产生举报该官员索贿事实的动机,因为他完全可以向其他官员重新申请并获取同质的服务。……在控制非法毒品的政府行动中,美国地方、州和联邦政府权力的纵向重叠和地方各行政机构的横向交叉有效地抑制了警察腐败的发生率。赌徒或毒贩子们在试图收买警察时不会给某一个警察大笔贿赂,因为管理他们的警察不只一位,任何一个警察都不能完全保证他们的安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美国联邦管制兴起时期。联邦政府在影响、甚至控制银行业、 保险业、运输业、食品和药业竞争以及各州间贸易等方面的权力急剧膨胀,并取代了州和地方政府成为经济运行的主要管制者,同时也成为社会福利和失业保险等公共救济的主要提供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历史上腐败现象严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腐败现象受到抑制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我国现今反腐败斗争的启示。
西欧从15世纪以后,逐渐确立了领先世界的优势,其主要原因在于不懈的思想、科技的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材料二科学革命主要发生在从哥白尼发表的《天体运行论》至牛顿发表《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的一个半世纪里。同样工业革命在16和17世纪就能找到影子,但18世纪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古代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而在19世纪,这些革命的世界性影响才被充分地感觉到。蒸汽动力取代了风力和人力;铁路、汽车、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骡子;电力取代蜡烛,成为只需轻轻按动开关就源源不断的能源等。
——《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19世纪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中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并概括这些发明发生的原因。(8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欧洲领先优势对世界产生的影响。(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世纪20年代,蒸汽机被应用于轮船和机车,产生了蒸汽船和铁路。所有这些变化都依赖于煤所提供的能源。简言之,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
——(美)约翰·R·麦克尼尔《能源帝国》
材料二法国旅行家笛福曾经对新兴的炼铁业中心谢菲尔德有过这样的描写:“这里人口众多,街道狭窄,房屋黑暗,不停工作着的铁炉烟雾不断。谢菲尔德是我见过的最脏、最多烟的城市之一。由于小铁匠铺没有高高的烟囱,加上城市又有许多山坡,这样冒出的烟就直接升到街道上。因此造成人们不停地把尘埃吸入体内。人在城里待久了就必然吸进煤烟,积在肺里,受到有害的影响”。
——E·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全面评析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要求: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