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描述与下图所示相符的是
A.“植棉必凿井,一井可灌溉田四十亩” |
B.“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
C.“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 |
D.“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
《资治通鉴》载:“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 当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以供糗粮,设牧监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材料主要反映了()
A.加强边疆行政管理与军事部署 | B.从内地迁移百姓巩固边防 |
C.加强道路建设以运输军械军粮 | D.从军事角度实施屯田戍边 |
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品官按其尊卑(即品第,由第一至第九品)可占田(下图),荫亲属及非亲属(即佃客和衣食客)。官吏无论佔田多少,所有官吏和他們的亲属,可免除一切课、役。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西晋时期()
A.士族享有等级特权 | B.土地兼并严重 |
C.中央集权被侵蚀 | D.封建等级森严 |
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 ()
A.强化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
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
D.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 |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从右图看这些改革经济对苏联建设的影响是 ()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
A.在一段时间内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
B.促使苏联经济始终快速健康发展 |
C.根本解决了经济发展的体制问题 |
D.都以失败而告终并导致苏联解体 |
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写道:“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以下关于斯大林时期政策变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A.从私有制过渡到公有制 |
B.从市场到高度计划 |
C.从允许市场到排斥市场 |
D.从私人资本主义到国家资本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