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耐盐植物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液泡膜和细胞膜构成了原生质层 |
B.Na+和水分子进入液泡的方式不同 |
C.该载体蛋白数量增多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盐性 |
D.这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
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群落有空间特征(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
B.森林动物的垂直分层主要与光照有关 |
C.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
D.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
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不符合实际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
B.利用高浓度2,4-D作除草剂,可抑制杀死玉米田中双子叶植物杂草 |
C.用一定浓度赤霉素溶液处理生长期的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
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 |
B.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激素是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 |
C.根据人们的意愿使用植物激素,可以促进或抑制植物的生命活动 |
D.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可通过引起植物激素的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来影响植物的生命活动 |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
B.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子西瓜 |
C.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
D.顶端优势的现象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下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 |
C.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
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抗体和记忆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