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植物(二倍体)叶缘的锯齿状与非锯齿状受叶缘细胞中T蛋白含量的影响,T蛋白的合成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 T和t)控制,基因T表达的产物是T蛋白,基因A抑制基因T的表达。基因型为AaTt植株自交,F1中锯齿状植株与非锯齿状植株的比例是13:3,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F1产生的雌雄配子之间的结合是随机的 |
B.叶缘细胞缺少T蛋白的植株,叶缘呈锯齿状 |
C.F1群体中,T基因的基因频率为2/3 |
D.基因型为aaTT的叶缘细胞和根尖细胞中T蛋白的含量相等 |
如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8 |
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且乙细胞中的①和②同属一个染色体组 |
C.如果P为X染色体,则Q一定是Y染色体 |
D.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图甲为细胞周期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的变化图,图乙为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的模式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在de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减半 |
B.图乙有8个DNA分子、8条染色体 |
C.细胞周期cd段可包括前期和中期 |
D.图乙细胞可能在图甲细胞的bc段发生了突变 |
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相关细胞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间期,核糖体上合成DNA聚合酶 |
B.在前期,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
C.在中期,线粒体为DNA的复制提供能量 |
D.在末期,高尔基体与赤道板的形成有关 |
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的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A.浓度高于10-6 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
B.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
C.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
D.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因此其生长与二者含量变化无关 |
如图所示,白杨树的主干上端,①②③④分别为其生长正常的侧芽,自然条件下,四个侧芽生长素浓度最高和摘去顶芽后最先发育成侧枝的分别是
A.③④ | B.②① | C.①① | D.④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