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APEC蓝”是形容2014年11月APEC会议期间北京蓝蓝的天空的网络新词,它是政府用超常规手段治理出来的环境,
材料二 据观测,北京大气污染七成来自本地,下图(左)是本地污染来源构成,下图(右)是北京某区某年各月大气指数变化图。
(1)“APEC蓝”是“超常规手段”治理的环境结果,这种环境管理措施属于 ;治理中实行了京津冀联控的方式,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原则。(2分)
(2)北京空气污染指数最高的季节是 ,其原因是 。(4分)
(3)从长远来看,要保持北京大气质量良好,可采取哪些措施? (4分)
(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甲岛是太平洋的一个火山岛,经济以农业为主,S市是该岛最大的城市,人口约20万(全岛约70万)。甘蔗制糖业是该岛最主要的支柱产业,蔗糖70%以上远销欧洲。2008年该岛甘蔗每公顷产量为45.89吨(我国为71.23吨)。
2010年,我国需要进口l77万吨食糖,预计将逐年增加。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和甲岛所在国政府合作,在甲岛投资甘蔗种植。
(1)说出甲岛5-10月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5分)
(2)简析甲岛无大城市分布的主要原因。(3分)
(3)分析我国部分企业计划在甲岛投资甘蔗种植的主要原因。(5分)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中甲市是我国某自治州的首府,该州棉花产量占全国的l/8,长绒棉占全国总产量的93%。甲市是重要的棉花交易集散地,棉纺工业发达。
(1)说出该区域国道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2)分析甲市成为棉花交易集散地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3)结合材料,提出甲市所在自治州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至少三点)。(6分)
(13分)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说出甲区的地貌类型,并简述其形成过程。(4分)
(2)简析甲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5分)
(3)说出R河水文特征自M至N的变化特点。(4分)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上图为亚洲某区域,该区域拥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L河流域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种群和群落。下图示意该区域内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情况。
(1)比较甲地和乙地降水特征的差异.
(2)分析L河流域生物物种多样化的主要原因。
(3)说出L河流域在乙地以上和乙地以下河段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向。
【地理—环境保护】
将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2000~2007年大气环境中的SO2年均浓度和PM10(可吸入悬浮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按照浓度值从小到大进行位次排序,整理好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读后完成以下问题。
年份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SO2 |
8 |
6 |
7 |
5 |
4 |
2 |
3 |
1 |
PM10 |
6 |
7 |
8 |
5 |
4 |
2 |
1 |
3 |
(1)推断M市空气质量总体变化的原因。
(2)任选材料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分析说明其浓度季节变化的一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