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第7题,共2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一句。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联是
A. |
本诗既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又是一首七言律诗。 |
B. |
首联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倾其所有的盛情。 |
C. |
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现民风的淳朴可爱,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 |
D. |
本诗笔调低沉、抒情,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游兴十足,游意不尽。 |
(2)如果陆游有微信,他写完此诗后发布到朋友圈。一位朋友点赞并留言:"放翁此诗,颔联最佳--寓哲理于写景,让人豁然开朗。"你觉得颔联蕴含了什么哲理值得网友点赞?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春夜别友人
【唐】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一二句中的"金樽""绮筵"可以看出别酒宴场面的隆重。 |
B. |
三四句中的琴瑟之思和别路之忧都蕴含着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C. |
五六句通过写明月的"隐"和长河的"没"表明朋友已经远去。 |
D. |
七八句表达诗人对前路漫漫的感叹以及与友人再会难期的惆怅。 |
阅读下面【甲】【乙】两首古诗,完成各小题。
【甲】
题大洪山 ①
(唐)杨逴
随州西南多群峰,争高竞秀无终穷。
众山迤逦渐行尽,始见独尊惟大洪。
【乙】
题大洪山 ①
(宋)黄载
地当平旷易为山,故得崔嵬 ②汉沔 ③间。
云雾涌来无下界,楼台浮起在中天。
开窗时见雷霆出,隐几闲看日月还。
更有钟声最堪恨,南风时到八陵 ④边。
【注释】①大洪山:湖北随州境内。②崔嵬:高大。③汉沔:汉水,④八陵:河南巩义境内。北宋九帝中,除徽、钦二帝外,均葬于此,统称"七帝八陵"。
(1)想象【甲】【乙】二诗描绘的画面,你认为哪首诗意境更美?请将这首诗的意境描述出来。
(2)【乙】诗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阅读古代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
B. |
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
C. |
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
D. |
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 |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本诗文中无"望",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
B. |
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
C. |
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
D. |
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
(2)本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常常被后人称道,句中"会当"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