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
| |
农业税(万贯) |
非农业税(万贯) |
农业税:非农业税 |
| 至道末年(997年) |
2408.1 |
1567.3 |
60:40 |
| 天禧末年(1021年) |
2641.2 |
3874.0 |
40:60 |
| 熙宁十年(1077年) |
2021.3 |
5117.2 |
28:72 |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
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电报电信业 | B.水运业 | C.航空业 | D.铁路运输业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唐胥铁路开通 | B.街上路人互行握手鞠躬礼 |
|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 D.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清政府积极顺应潮流改革服饰 |
| B.民国时期洋装盛行取代了传统服饰 |
| C.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兴起不缠足运动 |
| D.辛亥革命以后准许百姓自由剪发 |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
|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
| C.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
| D.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
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 A.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
| B.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
| C.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
| D.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