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
图3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 |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
阅读表5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表5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年份 |
1969 |
1970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1976 |
1977 |
1978 |
建交国家 |
49 |
54 |
69 |
87 |
88 |
95 |
103 |
107 |
110 |
112 |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