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NO2、SO2、CO等大气污染气体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kJ·mol-1
2NO(g)+O2(g)2NO2(g) ΔH= -113.0kJ·mol-1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 kJ·mol-1。
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2∶1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
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
D.每消耗1molSO3的同时生成1mol NO |
测得上述反应达平衡时NO2与SO2的体积比为5∶1,则平衡常数K= 。
(2)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1)所示。该反应ΔH________0(填“>”或“<”)。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
1.3×104kPa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 。
(3)依据燃烧的反应原理,合成的甲醇可以设计如图(2)所示的原电池装置。
①该电池工作时,OH-向 极移动(填“正”或“负”)。
②该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X,Y,Z,M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元素,在常温下都不和冷水反应。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气体放出;若电解Y2+离子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在X和M的阳离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M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的沉淀,试写出四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
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它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1-、OH-、NO3-六种离子。(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另外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________(选填“活性炭”“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________(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3)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_______,可用来浇灌农田。
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严重影响人类的自下而上环境,处理和利用二氧化碳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回答以下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钟乳石和石笋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潮湿溶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受到二氧化碳侵蚀,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学生提出一个修复溶洞底部受损石笋的研究方案,由以下五步组成,正确的实验步骤依次是______________。
①将盛有碱溶液的容器置于石笋的上部; ②配制一定浓度的碱溶液; ③选择合适的碱;④调节碱溶液下滴的速度; ⑤观察石笋表面复原情况
(4)合理利用二氧化碳,可以提请生活质量,促进工业发展。在采煤工业上,把干冰与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防止火灾。能增强爆炸威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防止火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列图象中,横坐标表示加入试剂的体积V,纵坐标表示沉淀的质量m。根据实验内容把相对应曲线标号填入横线上。
(1)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直至过量。
(2)在硫酸和盐酸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直至过量。
(3)在碳酸钡的悬浊液中加盐酸,直至过量。
回答:(1)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在稀NaOH溶液中持续通入CO2气体,则溶液中CO32―的浓度变化趋势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