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1表示某水池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的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图2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3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关系;图4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草虫个体存活数与发育期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某种专食浮游动物的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仅剩一个种群,则图1中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后剩下的为丙种群 |
B.若在第10年时调查图2中种群数量为200只,则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200只 |
C.在图3中,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甲→乙→丙→丁 |
D.在图4中,食草虫死亡率最大的时期是一龄幼虫 |
下图表示基因决定性状的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①Ⅰ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②Ⅲ过程可以表示酪氨酸酶与人类肤色的关系③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Ⅱ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④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基因所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⑤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Ⅰ与Ⅱ的过程一般更旺盛⑥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Ⅰ、Ⅱ、Ⅲ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②⑤⑥ | D.①④⑥ |
细菌在15N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移入14N培养基中培养,抽取其子代的DNA经高速离心分离,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第一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⑤ | B.第二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① |
C.第三次分裂的子代DNA应为③ | D.亲代的DNA应为⑤ |
如图是某生物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所示生物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在时间和空间上完全分开 |
B.mRNA上所含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
C.该过程可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
D.该图所示的生理过程除需要RNA聚合酶外,还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
下图是化学合成的两种mRNA分子。以它们为模板合成的多肽中存在的氨基酸种类最多为()
A |
B |
C |
D |
|
多肽M |
1 |
8 |
2 |
2 |
多肽N |
4 |
8 |
4 |
3 |
右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
B.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 |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
D.DNA在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后半保留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