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每空2分,第(3)小题4分)在高等动物Z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经历时间依次为G1期为8h、S期6h、G2期5h、M期1h。HU(羟基脲)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对S期以外的细胞无影响,但可以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停留在G1/S交界(看作G1期细胞)。科学家利用Z细胞和HU做了如下实验,每组设置多个重复样品。
①A组:培养液+ Z细胞+ HU(用生理盐水配置)
B组:培养液+ Z细胞+ 生理盐水
②培养14h后,检测统计A、B两组各时期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第一次检测)。
③将A组中的HU全部洗脱,更换新鲜培养液培养10h,再向A组中加入HU。
④培养12h时间后,检测统计A、B两组各时期细胞数所占百分比(第二次检测)。
请回答:
(1)A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
(2)G1期细胞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S期的启动需要一
种蛋白质分子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
将S期和G1期细胞融合,则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时间将________(填“不变”或“提
前”或“延后”)。
(3)①设计一张表格,并将A、B两组第一次检测统计的预测结果填入表中。
②A组的第二次检测统计结果是 。
某山谷因泥石流而导致植被毁灭,若干年后在人为干预下,又恢复了盎然生机,假定某种群当年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图1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该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山谷中该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型,种群增长率在段最大,e点种群数量比d点。
(2)曲线中d~e段变化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____能力,它的基础是____。
(3)由生产者(绿色植物)流入分解者的能量除包含残枝落叶中的能量外,还包含_____________中的能量.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
(4)谷底盆地内人们开辟了多处农田,为了有效防治害虫,专家建议不要连续多年使用同种杀虫剂灭杀害虫,请说明原因:。
I.紫杉醇是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高效抗癌物质,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是扩大紫杉醇来源的重要途径。
(1)研究人员将细胞培养液分别置于低温条件下处理12h、24h后分别取样计算分裂指数,步骤如下:
①制片:取红豆杉细胞培养液,滴一滴细胞悬浮液于载玻片上,加上染色,几分钟后,盖上盖玻片,轻轻压片。
②观察并记录:上图所示视野中a细胞所指的细胞时期是____,为了统计数据更加科学,统计时应该注意,本实验提高细胞分裂指数的最佳处理组合是____(温度及处理时间)。
(2)已知大蒜素具有与紫杉醇相似的抗癌作用,为探究紫杉醇与大蒜素联合使用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应设计若干个培养组,对照组加入的是供选材料和试剂A+B,其它各组分别是____。
供选材料:
A.卵巢癌细胞株SKOV3 供选试剂: |
B.动物细胞培养液 | C.生理盐水 | D.紫杉醇 E.大蒜素 |
Ⅱ.大麦种子结构如下图,其中胚乳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有同学对大麦种子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组别l和组别2的结果说明赤毒素由大麦种子的____产生,然后诱导合成____,使储藏的淀粉分解。
(2)大麦种子去胚后,加赤霉素处理,其中的淀粉(会,不会)被分解。
(3)大麦种子去糊粉层后,再加赤霉素处理,其中的淀粉___(会,不会)被分解。
(4)实验组别1和组别3的结果说明。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吲哚丁酸(IBA)的不同使用方法和浓度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①选用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蓝莓苗,剪切成2.5cm单苗段备用。
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制备好的单苗段进行处理。方法I是将IBA预先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形成含不同IBA浓度的培养基,再将单苗段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方法II是将单苗段置于不同浓度的IBA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③培养至12d、18d和30d,统计生根率,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方法 |
组别 |
IBA浓度(mg/L) |
12d生根率(%) |
18d生根率(%) |
30d生根率(%) |
Ⅰ |
1 |
0 |
O |
1 |
1 |
2 |
0.O5 |
O |
20 |
74 |
|
3 |
0.1 |
O |
12 |
50 |
|
4 |
0.2 |
O |
l1 |
48 |
|
5 |
0.5 |
0 |
10 |
47 |
|
Ⅱ |
6 |
0 |
0 |
1 |
1 |
7 |
200 |
70 |
100 |
100 |
|
8 |
500 |
4 |
90 |
91 |
|
9 |
1000 |
0 |
87 |
88 |
(1)在本实验中,每组别都要选取多根单苗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2)在方法Ⅰ中,IBA浓度为0.5 mg/L时,对诱导蓝莓生根起作用。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IBA的最适浓度,则实验设计的思路是。
(3)使用IBA诱导蓝莓单苗段生根时,采用方法(填“Ⅰ”或“Ⅱ”)更好,原因是使用该处理方法时,在、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4)有人提出单苗段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将用适宜浓度IBA溶液处理过的单苗段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
④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下图为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其中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回答: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该病的遗传特点是。
(2)若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Ⅱ2的基因型为。
(3)若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Ⅱ2的基因型为,若Ⅱ1、Ⅱ2再生一个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乙两种病的概率是。
(4)若要检测Ⅲ3是否为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可采取的措施是;若要调查某地区甲病的发病率,通常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分析回答: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选择的藻类是,理由是。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体长大于4.2cm的野鲮鱼,其原因是。
(5)科研小组又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的能量 |
粪便中的能量 |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51.6 |
27.0 |
1.5 |
23.1 |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同化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