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题目。
归至武阳渡作① 刘克庄
夹岸盲风扫楝②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遮时留取城西塔,篷底归人要认家。
[注释] ①此诗写的是诗人抵家时的一个情景。②楝:音liàn,落叶乔木。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析诗的前两句“夹岸盲风扫楝花,高城已近被云遮”。
(三)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 甲 ),池鱼思( 乙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 丙 )深巷中,鸡( 丁 )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少列适俗韵( )
A.韵味 B.音乐 C.情趣 D.风俗
(2)桃李罗堂前( )
A.排列 B.网罗 C.张罗 D.搜罗
(3)虚室有余闲( )
A.空地 B.空宅 C.闲暇 D.闲宅在上文中甲乙丙丁四处依次填词,其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密林 深渊 吠 鸣 |
B.旧林 故渊 吠 鸣 |
C.密林 故渊 叫 飞 |
D.旧林 深渊 吠 飞 |
下列对《归园田居》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尘网”,喻污浊、黑暗的官场。 |
B.“羁鸟”,以关在笼中的鸟自喻。 |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
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气质性格,天性本来就只喜爱田园、山林。韵,这里指性格、气质。 |
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错误地落入官场的罗网里,一离开故园就是三十年(从陶渊明初仕为江州祭酒,到辞去彭泽令归男,实际是十三年。诗人这里有意夸大,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倦)。 |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关在笼中的鸟留恋原来飞翔栖息过的树林,池中的鱼思念以往自由生活过的深潭。 |
D.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在村南的野外开荒,我又能安守清贫回归故里。 |
对文中诗句理解不恰当的是:( )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住宅周围土地有十余亩,草房有八九间。方,周围。四旁。 |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繁茂的榆树,柳树遮蔽着草屋的后檐,桃树、李树整齐地排列在堂屋的前面。 |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门外没有一点尘土杂物,干干净净,住在陈设简陋的屋子里觉得清闲。 |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长久关在樊笼里,如今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 |
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情景交融。语言朴素,比喻贴切。 |
B.表现了作者摆脱污秽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之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的心情。 |
C.一些平平常常的农家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恬静幽美、清淡朴素的田园图画。 |
D.全诗写出了诗人从少年进入官场到多年后退出官场的全过程。 |
(二)阅读《短歌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一)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问题。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亿。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发觉,觉得) |
B.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指各回自己的家门) |
C.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煮,制作食物的一种方法) |
D.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亿——(指书信的前一部分) |
请选出画线字的用法和含义相同的一组:
A.远道不可思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
B.谁肯相为言 上言加餐饭 |
C.遗我双鲤鱼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D.书中竟何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请选出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
A.“饮马长城窟行”是汉代乐府古题。相传古长城边有水窟,可供饮马,曲名由此而来。这首诗在《文选》载为“古辞”,不署作者。 |
B.题目“饮马长城窟行”中“饮”应该读“yìn”,意思是“给……喝”,例子再如“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 |
C.全诗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写了对远离的丈夫的思念,在家独居的痛苦与不平,喜得丈夫的音信等。 |
D.这首诗多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句子首尾相衔,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抒情主人公是征夫还是思妇?何以见得?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访益上人①兰若②
严 羽
独寻青莲宇,行过白沙滩。一径入松雪,数峰生暮寒。
山僧喜客至,林阁供人看。吟罢拂衣去,钟声云外残。
【注】①上人:对和尚的敬称②兰若:指寺庙。首句的“青莲宇”也是这个意思。诗的第二联写出了益上人怎样的生活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在他的《沧浪诗话》中说,诗的高妙之处在于“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合使诗的最后一联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