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性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世纪里,被誉为“世界工厂”和“日不落帝国”的英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再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分裂给欧洲造成怎样的影响?
(2)根据两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目的是什么?为此,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成立什么组织?发挥了什么作用?(5分:2+1+2)
(3)综合上诉内容,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放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河,北通涿郡。
——《通典》卷十《遭运》
材料二:隋炀帝特别喜欢外出巡游,从东都到江都的运河刚刚完工,隋炀帝就带着二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到江都去巡游,为了满足船队大批人员的享受,隋炀帝命令两岸的百姓,给他们准备吃的喝的,叫做“献食”。
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四: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请回答:
(1)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它目的,请根据材料一、二加以概括。
(2)材料三中的江都指的是现在哪座城市?该城市位于此河哪一段今天的运河是否只剩旅游价值?请阐述你的理由
(3)材料四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交流促进发展的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国家在建设大型公共工程时应注意什么?

右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 业产值中的比例图》,其中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A.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追求思想解放,探寻政治文明是中外现代化探索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在你睡觉时,你能获得保证,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这是很大、很幸福、超乎许多国家的权利。
——伏尔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请回答:
⑴打破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禁锢,把“人”从“神”手中解放出来,这是近代西方政治变革成功的前提。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思想成果?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伏尔泰的主张在法国哪部文献中得到体现?请概括该文献的核心内容。
⑶“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请问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进步知识分子,高举什么旗帜掀起了哪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⑷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这些文化运动或思想主张产生了哪些共同影响?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改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材料二 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材料三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也呈现全球化特点。
请回答:
⑴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此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⑵材料二表明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趋势发展?决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⑶“冷战”结束后,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强”包括哪些国家?
⑷谈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图二 日本递交投降书
⑴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两次战争的结果?造成两种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⑵图二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⑶从两幅图片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密切相关,这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