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光颜,字光远。葛旃少教以骑射,每叹其天资票健,己所不逮。长从河东军为裨将,讨李怀光、杨惠琳,战有功。从高崇文平剑南,数搴旗蹈军,出入若神,益知名。进兼御史大夫,历代、洺二州刺史。
元和九年讨蔡,以陈州刺史充忠武军都知兵马使。始逾月,擢本军节度使,诏以其军当一面,光颜乃壁溵水。明年,大破贼时曲。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反往一再,众识光颜,矢集其身如猬。子揽马鞅谏无深入,光颜挺刃叱之,于是士争奋,贼乃溃北。当此时,诸镇兵环蔡十余屯,相顾不肯前,独光颜先败贼。始,裴度宣慰诸军,还为宪宗言:“光颜勇而义,必立功。”
十二年四月,败贼于郾城,死者什三,数其甲凡三万,悉画雷公符、斗星,署曰:“破城北军。”郾守将邓怀金大恐,其令董昌龄因是劝怀金降,且来请曰:“城中兵父母妻子皆质贼,有如不战而屈,且赤族,请公攻城,我举火求援,援至,公迎破之,我以城下。”光颜许之。贼已北,昌龄奉伪印,怀金率诸将素服开门待。
都统韩弘素蹇纵,阴挟贼自重,且恶光颜忠力,思有以挠蔑之。乃饬名姝,教歌舞、六博,襦褐珠琲,举止光丽,费百巨万,遣使以遗光颜,曰:“公以君暴露于外,恭进侍者,慰君征行之勤。”光颜约旦日纳焉。乃大合将校置酒,引使者以侍姝至,秀曼都雅,一军惊视。光颜徐曰:“我去室家久,以为公忧,诚无以报德。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为我谢公,天子于光颜恩厚,誓不与贼同生!”指心曰:“虽死不贰。”因呜咽泣下,将卒数万皆感激流涕,乃厚赂使者还之,于是士气益励。
光颜性忠义,善抚士,其下乐为用。许师劲悍,常为诸军锋,故数立勋。
(《新唐书•列传第九十六》,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己所不逮逮:赶得上 |
B.光颜乃壁溵水壁:构筑营垒 |
C.相顾不肯前顾:照顾 |
D.贼已北北:败走、败逃 |
下列各组句子,全部表明李光颜勇猛、善用计谋的一组是
①数搴旗蹈军 ②光颜毁其栅,将数骑突入贼中
③光颜挺刃叱之 ④悉画雷公符、斗星
⑤誓不与贼同生 ⑥其下乐为用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颜天资敏捷矫健,平定剑南时多次拔取敌旗,攻取敌营,出入神速,名声很响,被提拔为御史大夫、刺史等。 |
B.讨伐蔡州时,敌军用阵势压制住李光颜的阵营,李光颜只身率领几个骑兵突入敌营,往返冲突,于是全军士气大振,击溃了敌军。 |
C.李光颜命人在缴获的铠甲上全都画上雷公符、斗星,写上“破城北军”,使郾城守将邓怀金非常恐惧,最终不战而降。 |
D.都统韩弘诚心诚意地进献一些美女慰劳李光颜的部队,李光颜却借机激励部队的士气,并让使者将这些美女带回去了。 |
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贼晨压其营以阵,众不得出。
(2)然战士皆弃妻子,蹈白刃,奈何独以女色为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①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②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
①衡秦:与秦国连横。“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
②悁(yuān):作愤恨之意。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保守:保卫、守住 |
B.不耻身在缧绁之中 缧绁:累赘、牵累 |
C.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烛:照、照耀 |
D.欲归燕,已有隙 隙:隔阂,裂痕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E.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潦水尽而寒潭清
F.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有鸟焉,其名为鹏
G.上辅孤主以制群臣/倚南窗以寄傲
H.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连说服燕将放弃聊城的一组是:( )
①聊城人或谗之燕②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 ③于齐久存,又一计也
④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⑤故去感忿之愿,立终身之名 ⑥恐已降而后见辱
A.①②⑤ | B.①③⑤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I.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连将写好的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
J.鲁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将无法继续守城。
K.鲁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
L.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杀了。用“/”给句子①断句,把②③④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
②②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
③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④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自《晋书卷九十四 隐逸》)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贸:购买 |
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恤:救济 |
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逆:违背,拂人意。 |
D.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造:拜访 |
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①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②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③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④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
⑤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⑥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
A.①③④ | B.②③⑤ | C.④⑤⑥ | D.①②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10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 |
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 |
C.王导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朝中官员都来看望郭文,郭文却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视若无人。 |
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
译文: _______
(2)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译文: 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廉耻(节选)
明顾炎武(1)《五代史·冯道传论》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②③,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已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日:“耻之于
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2)吾观三代国③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④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日:‘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五代史》:即《新五代史》,欧阳修编撰。
②维:喻指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
③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④《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撰.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捐廉耻()(2)自致卿相()下列对第(2)段“异哉,此人之教子也!”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真是不同啊,这人教育自己的儿子! |
B.这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奇怪啊! |
C.此人的教育儿子的方法,真是不同啊! |
D.怪异啊,这人教育儿子的一些做法1 |
概述第(1)段中,作者认为“四者之中,耻尤为要”的原因。
第(2)段中作者说的“独醒之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独醒”?
细读全文,简析作者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献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引壶觞以自酌——(2)审容膝之易安——(3)感吾生之行休——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悟已往之不谏文入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
B.既自以心为形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C.门虽设而常关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
D.园日涉以成趣臣具以表闻 |
加点词与“眄庭柯以怡颜”中的“怡”用法相同的一项()
A.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
B.大王必欲急臣 |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1)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不打诳语,不会种庄稼,就告诉樊迟自己不如老农,不会种菜蔬,就说自己不如菜农。 |
B.孔子认为樊迟是人格卑下之人,十分看不起他,所以对他请教的问题,统统推说自己不如农民。 |
C.在孔子看来,统治者根本不用学稼、圃,只要做到好礼、好义、好信,就可以治理好国家。 |
D.樊迟虽然谦虚好学,但孔子以为其不得其门,所以批评他弄错了事情的轻重本末。 |
(2)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可当他向一老年男子打听孔子去向时,这位老年男子批评孔子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你认为他的批评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