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进入新常态。
材料一:2011—2014年我国GDP增速、能源消耗强度降幅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一览表
注1:①2003—201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7%左右。
②能源消耗强度一般指单位GDP能耗;2012年我国单位GDP能耗是美国的3.3倍,日本的7倍;
③从世界看,近年来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普遍超过70%。
注2: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突出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材料二: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材料一(含注)表明了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新常态?结合材料一,说明怎样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解决新常态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依靠法治保驾护航。结合材料二,运用“党和政府”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推进依法治国。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一句振聋发聩的话是“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
(1)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简要回答“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的意义。
(2)目前我国监督政府的机制有哪些?请列举两项。
见右图:《未来十年,教改如何回应百姓期待?》,
请回答:
(1)历时一年半、数十次易稿,关系中国教育未来10年的“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稿)已于2月28日向社会公布。请写出该“规划纲要”的全称。
(2)请你对《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其中重要的一条“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写明理由。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告:“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庄严承诺,不仅引起全社会共鸣,而且为国际舆论高度关注。
请运用政治常识论述政府如何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合乎逻辑,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2010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盘点今年“两会”的十大热词:“微博”(即微型博客)成为明星。不少人大代表开通了微博,他们通过“微博”向网民征集意见建议和发布“两会”消息。3月14日上午,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投下神圣一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草案)》在本次会议上获得高票通过。
请运用政治常识中“人大制度 造福人民”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在中国馆的第二层会有一个250平方米大的荷花池,是红色和粉色系列的荷花品种,这个荷花池叫做“感悟之泉”,意喻“和谐”。我们知道,荷花都是在七月、八月的夏季才盛开,而在中国馆里的荷花,要求从4月至11月花开不断。
请用“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怎样才能使中国馆里的荷花花开不断?(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