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10月13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我们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但不是照搬其他国家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而是要从我国的现实条件出发来创造性前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材料二:2014年10月2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对纪检监察系统落实全会精神进行部署,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为全面推进贪污治国提供坚强有力保证。王岐山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是“治国必须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必由之途,也是治理腐败的根本之策。依法反腐、制度反腐,才能从治标逐步过渡到治本,最终形成官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目前,治标已经卓有成效,治本仍在路上。
(2)结合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思考分析我国如何反腐。
材料三: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在战略选择上越来越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在解决国际争端、国际军控与安全、保护人权、国际金融与经济合作、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反恐等方面中国都是积极参与者,中国在国际上愈来愈成为值得信赖和负责任的大国。
(3)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值得信赖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是如何树立的?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10年5月22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表示要加强市场的调控监管,稳定市场价格,并提出要向城乡低收入群体发放临时价格补贴。6月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关于市场价格异常波动时期价格违法行为处罚的特别规定》,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材料中我国加强宏观调控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
材料一: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有三个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农业生产占GDP的比重在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60%以上。而我国的上述指标在2001年分别为15%、50%、37.66%。
材料二:如下表。
2011年我国城乡收入情况表
人均收入(元) |
增长率 |
城乡收入比 |
|
农民 |
6 194元 |
19.1% |
3.13∶1 |
城镇居民 |
23 979元 |
13.5% |
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农村绿皮书》 指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呈现出缩小的态势,预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缩小到3∶1左右,此前的两年差距已连续缩小。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联系材料二,说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意义。
2011年新年的钟声刚过,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传来的是汪洋书记充满“幸福”的施政报告。汪洋书记希望他的团队以及各市党政要员,在“十二五”期间,以“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目标,努力创造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享受得到的“幸福”。对此,有专家指出,“幸福广东”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超越。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要实现“幸福广东”和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哪些新要求?
如下表。
中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构成
年份 |
投资总额 (亿元) |
国家预算内资金(%) |
企业自筹(%) |
国内贷款资金 (%) |
利用外资(%) |
2001 |
174.48 |
20.83 |
4.29 |
38.46 |
4.14 |
2002 |
188.37 |
22.28 |
4.25 |
23.12 |
3.85 |
2003 |
221.79 |
8.45 |
64.00 |
11.32 |
3.06 |
2004 |
308.11 |
4.50 |
73.81 |
9.42 |
1.49 |
2005 |
458.19 |
1.70 |
78.93 |
8.51 |
1.55 |
(1)分析材料中的数据,指出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投资来源的变化趋势以及这种变化趋势的成因。
(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在引导企业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可采取的调控手段和措施。
2012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仍在继续,发达经济体复苏步履维艰,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发酵和扩散,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和物价上涨交织在一起。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中,中国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经济增长实现了9.2%的速度,把物价控制在了5.4%的总水平。11月份和12月份,物价水平基本回落到了调控的目标区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2011年GDP的逐季回落,也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关。“十二五”规划确定的GDP增速为7%,中央更加强调转变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从当时的经济情况看,中央把控制物价摆在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所以采取了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随着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逐步见效,经济增速也逐步回落。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