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公民的法制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础 |
| B.公民对法律的认同是法治的力量之源 |
| C.法律是人民意志的直接反映和载体 |
| D.法律意识是公民意识和公民政治素质的内涵 |
我们认为文化之间应该“和而不同”,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这样一种文化交流态度。这种文化交流态度表明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 |
|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转化的 | D.矛盾的普遍性始终决定着矛盾特殊性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重视量的积累 | B.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
| C.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因果联系 | D.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美国前总统林肯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一个不犯错误的人通常不能成就任何事业。我的经验使我相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任何矛盾都有主次方面 | B.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 |
| C.分清主次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 D.人生就是成功与失败的总和 |
“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来说,改革会使人人受益”,但“改革不是一首田园诗,它伴随着眼泪和痛苦”。这两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 C.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事物的性质 |
| D.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在循环经济的理念里,没有“废弃物”这一概念,所有“废弃物都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告诉我们
①事物是“废”与“不废”的统一 ②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绝对的
③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能正确认识事物 ④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