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为何当我们在下次重复同样的路线时能够迅速查找到这些信息,我们在大脑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存储的?”201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们经过长期大量的实验发现了大脑内的定位系统,一种大脑中内置的“GPS”,它让我们能够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胞层面机制。这说明( )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实在的能动反映
③揭示事物奥秘需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人类的认识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2012年1月9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会议指出,西部地区仍是我国区域发展的“短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努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回答题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说明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 |
B.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它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
C.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的总称 |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
“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努力保持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依据是
A.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
B.社会生产力是推动人业社会发展的最直接推动力 |
C.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
D.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
地震孕育发生是地壳内部、壳幔物质变动乃至核幔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否与地球表面的气候过程相互耦合,目前还没有理论和实验研究的成果。因此,现阶段还不能科学地认定某种气象现象与大地震的发生有关。这表明
①物质世界纷繁复杂,人类认识是有限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应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③真理是具体的,不能随意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认识运用到另一条件之中
④在不同时期,人类实践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养奋发进取、理性和平、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次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
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来自于“系统工程学”,其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今天已成为我国党和政府统筹内外政策和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现阶段,党和政府按照“顶层设计”的思路推进改革,必须
①立足整体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追求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同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最高利益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①②④ | D.③④ |
下面漫画表明的哲理是(图中文字:如果你想要站到高处,还有另一个办法:就是有人在翘翘板的低处支撑着你,也许是家人,是爱人,或是你的敌人)
A.矛盾双方的依存是绝对的 |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
C.人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 |
D.对立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