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同学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再把光屏放在它的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 的距离(选填“光源”或“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在实验时,小明用该凸透镜观察小红的眼睛,看到小红的眼睛如右图所示,要看到如图A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要看到如图B的情形,物距应该满足的条件是 .
A.小于10cm B.大于10cm且小于20cm
C.等于20cm D.大于20cm
(3)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
(4)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 (选填“向上”、“向下”或“不”)移动.
(5)小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同学们对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刻度是_______g/cm3,容器的质量是g。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液体体积V/cm3 |
15 |
22 |
50 |
80 |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
67 |
72.6 |
95 |
119 |
用托盘天平测量铜块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测量中,当右盘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该铜块的质量为g.
小明家中装修留下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板。小明想要测出玻璃板的密度,于是他把一块厚玻璃板用细线系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测得示数为2.5N,手持弹簧测力计的上端,把玻璃板浸没水里,测得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玻璃板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玻璃板的密度为kg/m3。
在“测定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小红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
(1)请在图甲的“”内填入合适的“灯泡”和“电表”符号.
(2)小红按电路图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断开开关时,发现电表如图
乙所示,其中电流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不重新实验,请你利用小红已获取的信息,计算出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W.
若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为3V,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W.
U/V |
2 |
2.5 |
3 |
I/A |
0.22 |
0.26 |
0.30 |
甲、乙两人分别用不同的方法把重100N的物体A从地面匀速提到三楼
(1)甲用图1所示的方法,直接用绳把物体提到三楼,判断该过程绳对物体A的拉力F是否做功时,有两种分析如下表,若分析正确,在表中同一行的空格画“√”
分析一 |
![]() |
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拉力F对物体做了功 |
|
分析二 |
物体匀速上升,其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
能量的转化可以通过做功的过程来实现.因为物体的机械能增加了,所以拉力F对物体做了功 |
|
(2)甲用20s把物体由M提到N,他对物体做功的功率多大?
(3)乙用图2所示的方法,通过滑轮把物体提到二楼,滑轮重10N,
有人计算乙做的总功过程如下:
W = F乙S①②
S = 6m③
联立①②③求出W,请指出以上计算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图2
(4)图2中,若要将150N的物体从地面匀速提到三楼,求此时的机械效率(不计绳重及摩擦).
(5) 你认为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有哪些办法?至少说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