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1)吃火锅用的锅体是由铜合金制造的,主要是因为铜合金具有很好的     (填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2)金属锈蚀造成浪费。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         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目前世界上已有50%以上的废钢铁得到回收利用,其目的是      
A.节约金属资源         B.合理开采矿物        C.防止钢铁生锈
(4)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材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下表表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锡、铁和铝元素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

根据图中数据和有关的化学知识,你认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跟下列   有关。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的导电性;
③金属的活动性;
④金属的延展性;
⑤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5)实验室有锌片、铁片、铜片、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7种物质,小红选择合适的物质,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法对锌、铜、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验证。
①方法一所选用的3种物质是         、硫酸锌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②方法二所选用的3种物质是锌片、铜片和          
③方法三所选用4种物质是锌片、铁片、铜片和       
(6)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粉末由红色色变黑色,红色粉末氧化铁中的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7)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5 000 t含Fe2O3 80%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 98%的生铁       t。(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批铁的样品(含有杂质,杂质不溶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进行分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其中一位同学所用的稀硫酸与铁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数据如表:

 



烧杯+稀硫酸的质量
200
150
150
加入铁的样品的质量
9
9
14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的质量
208、7
158、7
163、7

请你认真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所用的稀硫酸与铁的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②计算铁的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C H O S P Na Ca Fe Mn K Cu N等12种元素中选择恰当元素,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氨气分子___,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____,大理石的主要成份__.
(2)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是______。(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4)实验室加热紫黑色固体制取氧气____

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满足的条件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下图所示是实验中的一些基本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接下去的操作是                 
(2)图B操作的后果是          
(3)图C实验操作的目的是               
(4)D操作中试管中的液态量最多不超过试管体积的      

从下图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将其名称写在相应的空格处:

⑴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⑵取少量碳酸钠粉末用
⑶a的名称为;⑷量取一定量的液体用

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
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将静置后的河水采用右图装置进行过滤,请问: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其作用是。志愿者在处理过程还加入(填物质名称),用于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②过滤后得到的水澄清透明,取其少量于小烧杯中,加入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烧杯中有大量浮渣,则说明河水是(填“硬水”或“软水”),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常用来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③有些科学家预言:“世界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这句话警示我们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一是节约用水,二是防止水体污染。请你举一例节约用水的做法:
(合理答案均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