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9世纪中叶,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客观条件具备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批判地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创立了崭新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 D.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对立 |
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上,让我们东方人不可理解的是,整个葬礼所有的嘉宾进场时,都神采奕奕、谈笑风生。因为在他们看,撒切尔夫人是自然死亡,这是一段“值得庆祝的生命”。这表明()
A.文化的不同,总是体现在交往行为的差异上 |
B.文化环境的不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必然不同 |
C.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是否健康 |
D.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引起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 |
城镇化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中国。“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的说:“不要我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人们对乡村衰落伤感说明了()
①文化的继承发展离不开文化载体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乡村和城市承载的文化具有不同特色
③乡村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乡村不再,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不再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3年12月4日,中国的珠算正是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6月,在第三十八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说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
B.科学文化修养决定思想道德修养 |
C.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熏陶,能促进人的发展 |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
百岁清华,百年经纬。清华大学虽毓秀钟灵,人文荟萃,但校园道路一直没有命名。2010年清华人以《大学》对清华校园道路进行命名:东大操场东西两侧的南北干道分别命名为“明德路”、“新民路”,校园北部的东西干道命名为“至善路”,校园南部的东西干道命名为“日新路”。清华大学道路命名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能激励学生加强修养、提升素质
③传统文化是财富,需要世代延续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支撑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