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蓝色氧化剂DCPIP被还原后变成无色。某兴趣小组探究了水溶性物质M对光反应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组别
实验操作
蓝色消失
时间(min)
叶绿体
悬浮液
试剂1
试剂2
光照强度
CO2

5ml
0.1%DCPIP溶液5~6滴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3KLx
未通入
30

5ml
Y
60

5ml
细胞等渗液配制的M溶液(1mmol/L)2ml
1KLx
65

5ml
Y
120

(1)分离细胞中叶绿体的常用方法是                。实验乙、丁中Y为           ,用细胞等渗溶液取代清水配制M溶液的目的是                 
(2)蓝色消失是因为光反应产生了    。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相关气体产生的具体部位是         。因未通入CO2,暗反应不能为光反应提供                          ,所以气泡不能持续产生。
(3)本实验的结论有:
                                  ,②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细胞因子是细胞对刺激应答时分泌的物质(如淋巴因子),CR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据图回答:

(1)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识别和应对机体内外的危险,神经、内分泌系统分别通过释放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调节机体应对病原体感染的免疫应答水平;免疫系统则通过产生细胞因子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活性,从而构成了复杂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系统。
(2)神经递质从突触前膜通过 方式释放出来,与突触后膜上的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此时膜电位的变化是
(3)应激状态下下丘脑释放的CRH增多,最终导致糖皮质激素增多,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____________作用,从而使血液中的糖皮质激素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这是一种调节机制。
(4)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其分泌的____________减少,从而间接引起_______产生的抗体减少,导致机体_________性免疫能力下降。

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如下实例,当一只脚受到有害刺激,马上引起的腿部屈反射,同时还会引起对侧腿部产生伸反射,这是因为另一条腿同时伸直以支持身体,使身体不会跌倒;图2为图1部分结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表示 (填“传入”或“传出”)神经元的 (填“轴突”或“树突”),兴奋在此以 的形式传导。
(2)图中左腿和右腿多种反射活动的发生,结构基础除感受器相同外,还有 也相同。作用于足部皮肤的有害刺激激活传入神经,冲动传到同侧中间神经元,进而引起同侧的屈肌 而伸肌 (填“收缩”或“舒张”),另一侧的这对拮抗肌则相反;作用于屈肌的神经元突触后膜接受递质后,引起 离子内流(填“钠”或“氯”)。
(3)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原因是

下图是人体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婴儿可以无意识排尿,成人在适宜的环境下才排尿。据图回答问题。

(1)婴儿排尿反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内,产生尿意的神经中枢位于方框______内。
(2)兴奋传到D某一处时膜内外电位是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神经中枢有______个突触,兴奋在C处的传递(导)速度______于D处。
(4)婴儿排尿无意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5)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能引起乙___________。

I.将刚刚离体的神经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给予适宜刺激,膜两侧出现的电位变化如图甲所示,乙图是突触部分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甲图a表示神经纤维没有受到刺激时的静息电位,此时,由于神经纤维膜主要对 有通透性,造成该离子 (外流、内流)。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 的通透性增加,产生动作电位。
(2)图甲中bc段Na进细胞 (需要、不需要)能量。cd段Na出细胞 (需要、不需要)能量。如果将神经元外Na+浓度降低,则c点高度 (不变、增加、降低)。
(3)乙图中①是 ,其化学本质是 ,当②与①特异性结合,会引发突 触后膜电位变化,即引发一次神经冲动。如果向⑤中注射某种物质后,突触后膜无电位变化,分析可能的原因:一是 ,二是
II.糜鹿是一种食草动物,20世纪80年代,我国仅有几十只。后来科学工作者把这部分糜鹿分成若干个种群,分别在湖北、江苏、北京等地进行放养,使得各地的糜鹿群均已发展到现在的一定规模。请回答:
(1)把原来仅有的、圈养在一处的几十只糜鹿分成若干种群,移到不同环境中圈养和放归自然的目的是要获得______的种群。在各糜鹿种群间进行 ______和____,有利于提高糜鹿的生存能力,避免了在一个环境中放养造成的___________现象。
(2)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扩大糜鹿种群比扩大东北虎等猫科濒危动物种群更容易,其原因是___________。

图1表示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后的电位状况,图2是人体下丘脑参与的部分生理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1)神经冲动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 的,但在动物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的。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总是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慢的主要原因是
(2)突触小体是神经元 的末端膨大形成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穿过 层膜。据图1判断,突触后膜神经元将产生 (兴奋/抑制)。
(3)若图2中物质c为抗利尿激素,则b为 细胞。e的靶器官是性腺,则物质d的靶器官是 。物质e的分泌量除了受物质d的调节外,还受 (激素)的调节,这种调节机制称为分级调节和 调节。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