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的量被称为初级生产力。下表为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的总面积及生产者的净初级生产力[g /(m2.a)]。请回答:
生态系统类型 |
湖河 |
沼泽 |
热带雨林 |
温带 森林 |
冻土带 |
荒漠 密灌林 |
农田 |
海洋 |
面积(6×106km2) |
2 |
2 |
20 |
18 |
8 |
18 |
14 |
332 |
净初级生产力 |
500 |
200 |
2000 |
1300 |
140 |
70 |
650 |
125 |
(1)从上表可知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热带雨林是生物圈的最主要的能量基地,原因是_____。
(2)荒漠密灌林的净初级生产力较低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而群落结构单一的农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却较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3)表中各净初级生产力,除未利用的部分外,其余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表资料,按单位面积计算,净生产量依热带雨林、荒漠和海洋的顺序减少,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A.生产者被食量按此顺序增大 B.环境温度按此顺序降低
C.叶绿素含量按此顺序减少 D.太阳光利用率按此顺序增大
下图1为某种绿色植物叶片的气孔结构示意图,中间两个呈肾形的细胞称为保卫细胞,它可调节气孔的开闭。研究人员将该叶片放在内部温度为15 ℃的密闭容器中,研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
(1)在黑暗条件下,保卫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移。
(2)从图1中可以看出两个细胞贴近部分的细胞壁较厚,伸缩性较小,外侧部分较薄。图1所示箭头为炎热夏季中午细胞中水分流动的总方向,这时气孔________。此时,主要影响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________反应。
(3)据图2分析,在1 klx的光照条件下,该叶片在5小时内由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约为________ mL。
(4) 当密闭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时,说明。
(5)其他条件不变,若以CO2吸收量为观测指标,请在图3中画出该植物在密闭容器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基本上都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请根据下列有关酶促反应的实验操作,回答相关问题。
注:表中“+”为加入,“-”为未加入
(1)制备淀粉溶液时需加热煮沸,但制备好以后必须冷却到室温才能使用,这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的试管有和。
(3)实验过程中,如果E、F号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有很多原因,下列分析正确的是(用序号表示)。
①淀粉溶液、蔗糖溶液不纯,混有还原糖。
②淀粉溶液、蔗糖溶液放置时间太长,其中的微生物将部分淀粉、蔗糖分解成还原糖。
③试管不干净、上面留有还原糖。
④实验操作过程中,胶头滴管混用、错用。
(4)如果条件所限,只保留两支试管,也能初步得出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结论,请你写出可能的组合:___
(5)本实验中,能否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能/不能),理由是
(6)若研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可否用斐林试剂为检测试剂?理由是
。能否用过氧化氢酶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__________。
下图示部分细胞结构及细胞内外的多种蛋白质,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真核细胞,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蛋白参与物质的跨膜运输,其方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供能时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蛋白与多糖结合形成的物质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若该细胞为癌细胞,丙的变化是________。
(4)丁蛋白具有催化功能,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甲、乙、丙、丁四种蛋白质功能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生物体代谢过程中,许多化学物质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对于生物体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图中X表示相关物质或结构,A、B表示相关的来源和去路,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X表示大豆叶肉细胞中的C3,则完成A的场所是。
(2)如果X表示人体内的血糖,则A过程中X的来源主要包括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非糖物质的转化及 。
(3)若X为体温调节中枢,为探究X是否位于下丘脑,某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
材料用具:略
①取两只性别与年龄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鼠置于10°C环境中,乙鼠置于30°C环境中作为对照,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ⅰ.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些不妥之处,请提出其中的2条改进意见:
① ;
② 。
ⅱ.若假设成立,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
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 ;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 。
ⅲ.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甲鼠被破坏了下丘脑后,与乙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在实验中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 (至少写出两项)
① ;
② 。
(一)很久以前科学家在土壤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能制造一种对昆虫有毒的蛋白质,当时许多人就想把编码这一蛋白质的基因(抗虫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以降低昆虫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培育出抗虫玉米新品种。下图为这一转基因玉米的主要培育过程。
(1)获得该抗虫基因的途径除了从该细菌中直接分离得到外,还可以。完成①过程必须使用的工具有、和,在进行②过程时,培养基中除必须的营养物质外,还必须保证环境,同时必须加入的激素有、。
(2)若要制备转基因玉米的人工种子,可选择上述实验过程中的再包裹合适的等。
(3)检测抗虫玉米是否具有抗虫性状时,采用的方法是。
(4)试管苗培育成功的理论基础是。
(二)下面分别是一位运动员在一段时间内的血液中所含乳酸浓度(表1)和获胜的三位竞跑运动员所需的大约氧气量(表2)。
表1
时间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45 |
50 |
55 |
60 |
血液中乳酸浓度(mg/cm2) |
5 |
5 |
5 |
40 |
70 |
100 |
80 |
60 |
40 |
35 |
25 |
23 |
20 |
表2
赛事(米) |
最高速度(km/h) |
赛事中吸收的氧气量(升) |
赛事中需要的氧气量(升) |
100 |
37 |
0.5 |
10 |
1500 |
25 |
18 |
36 |
10000 |
21.5 |
132 |
150 |
(1)从表1来看,进行运动的时间段为;运动员血液中正常的乳酸浓度是;人体产生乳酸的场所是。此时运动员血浆PH值变化趋势和原因是;。
(2)氧债是指赛事后需要吸入的额外氧气量,以补偿赛事中所缺乏的氧气。从表2来看,人体能累积的最大氧债是升。
(3)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蒸发散热。这时的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分泌。
(4)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后维持血糖稳定的主要生理调节机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