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请回答下列有关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问题:
(1)DNA粗提取的实验原理是: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 mol/L的NaCl溶液中的最低;鉴定DNA所用的试剂是 ,沸水浴加热呈 色;实验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两次用到蒸馏水,第一次目的是使成熟的鸡血红细胞涨破释放出DNA,第二次目的是 。
(2)PCR技术的中文全称是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添加引物,它的化学本质是 。反应过程中控制不同温度的意义是不同的: 90℃以上时 ,双链DNA解聚为单链;50℃左右时 ,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72℃左右时延伸,Taq DNA聚合酶有最大活性,使DNA新链沿着 方向延伸。
(3)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分离纯化常用的方法有凝胶色谱法和电泳法,前者的原理是 ,后者的原理是 ,在血红蛋白的整个提取过程中,不断用磷酸缓冲液处理的目的是 。
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分析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2)若亲本的基因型有以下四种类型
①两亲本相互杂交,后代表现型为3:1的杂交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选乙、丁为亲本,经A、B、C途径可培育出________种纯合植物。该育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方法所运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经F方法培育而成的新品种是_________。
A.太空椒B.无籽番茄
C.白菜-甘蓝 D.八倍体小黑麦
下面为6种不同的育种方法。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______________育种方式,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A→B→C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
(2)B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所用的方法如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育种时所需处理的种子应是萌动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C、F过程最常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__,其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5)由G到H过程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
(6)K→L→M这种育种方法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磺酸乙酯(
)能使鸟嘌呤(
)的
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
)配对而与胸腺嘧啶(
)配对,从而使
序列中
对转换成
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
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突变。
(2)用
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
(3)
诱导水稻细胞的
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不变。
(4)经
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
(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
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检测材料,这是因为。
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
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Ⅳ一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
(3)若Ⅳ一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 。
(2)实验步骤:
1)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 地区B;
2)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若干;
3) ;
4)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根据表内数据在右下空白处绘制A、B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柱形图。
表1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 |
项 目 |
浅色蛾 |
黑色蛾 |
工业污 染区A |
释放数 |
400 |
500 |
回收数 |
52 |
150 |
|
释放数 |
500 |
600 |
|
回收数 |
60 |
30 |
(4)结论: 。
(5)分析与评论:
1)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 。
2)已知桦尺蛾的体色有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 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 的饿,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试验完成探究。
①试验步骤: 。
②结果与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