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 | B.《四月提纲》 |
| C.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为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而提出的八字方针的正确表述是()
| A.调整、巩固、发展、提高 | B.调整、提高、充实、巩固 |
|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D.调整、发展、充实、提高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上世纪(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
|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
|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A.“大跃进” | B.人民公社化 | C.文化大革命 | D.改革开放 |
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 A.迅速恢复和发展生产 |
| 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
| C.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 |
| D.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建国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此,我国()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 B.开展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一五”计划建设 |
| C.开展了大跃进运动 | D.改革经济体制中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