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叶卡特琳娜二世颁布的1775年郡制法令有关于设立一些新法院的内容。高级地方法院和低级地方法院是专门为贵族而设立的审判机构。高级地方法院是初级地方法院的第二审级。初级地方法院的职责相当广泛,不仅管辖司法,还管辖行政事务。
——张寿民《俄罗斯法律发展史》
材料二 农民有权控告、辩护、起诉;民事案件,农民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打官司,刑事案件农民可以提出控告,可以亲自或经代理人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没有法庭判决或政府及社会当局的法令,不得对农民进行任何惩罚;……在乡尚未组织起来和乡法庭尚未成立之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
——《1861年2月19日宣言》
材料三 1864年11月20日,亚历山大二世批准了新的《司法章程》。新章程确立了资产阶级司法制度的原则:无等级审判、原告和被告双方律师进行公开辩论,实行审判的公开性,法官的独立性。废除旧的等级法院,代之以公开的独立于行政的和有陪审员的审判制度。法官和陪审员由各等级选举产生。司法改革被认为是19世纪60、70年代最激进的一项改革。但农村还保存着按习惯法进行审判的乡法院,乡法院掌握在地主手里,继续对农民实行体刑。
——刘祖熙《改革和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1861年改革前俄国司法制度的主要弊端。4分
(2)据材料二,归纳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哪些权利。4分这些权利的获得说明了什么?2分
(3)材料三与材料一、二比较,俄国的司法改革又有哪些进步?4分但仍存在怎样的问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俄国司法改革的认识。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下列材料是当代中国历史学家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
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1)依据材料,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一观点。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成功应具备哪些因素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儒学为正宗,兼容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材料二《中国文化要义》指出,中国文化放射于四周之影响,既远且大.北至西伯利亚,南迄南洋群岛,东及日本朝鲜,西达葱岭以西,皆在其文化影响圈内……更远如欧洲,溯其近代文明之由来,亦受有中国之甚大影响……中国文化之相形见拙,中国文化因外采文化之影响而起变化,以致根本动摇,皆只是最近一百余年之事而已。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并说明秦汉时期“帝国文化”是如何形成的?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例,说明中国文化对欧洲文明的影响,并分析中国文化“根本动摇”的原因。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世界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一:世界经济兜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地,过去就是、如今依然是世界主要金融强国的美国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Great Depression)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
——马丁·沃尔夫《金融危机再至我们需要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发表于2008年11月)
问题:
材料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年代 |
1950 |
1960 |
1970 |
1973 |
与日本的贸易 |
+2.4 |
+2.0 |
-15.9 |
-19.4 |
与西欧国家的贸易 |
+2.0 |
+10.7 |
-5.8 |
-17.8 |
注:+为顺差,-为逆差。——《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10月14日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特里谢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各国的政策制定者应该努力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约束市场数十年的纪律回归。特里谢称,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特里谢说:假如我们没有纪律,我们便会质疑市场经济及金融市场的运作。他指出,近来的市场动荡不定,部分原因正是布雷顿森林协定中止后,市场上出现的失序。在特里谢看来:此前布雷顿森林体制的崩溃,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抗拒纪律的结果。
(1)“那场人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依据这种思想,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有何变化?这些变化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发
展趋势有何影响?
(4)结合材料一、三,你认为如何才能使“再也没有下一次”成为可能?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材料历史分期是通过划分历史时期研究史学的一种方法,旨在揭示不同历史时期或阶段之间的质的差别,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特点及规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同答问题。
关于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后,胡绳发表文章将其限定在1840—1919年之间。此后,中国史学界出现了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明确分界,分界线就是1919年发生的五四运动。但范文澜等学者提出,按照社会性质,中国近代史应该包含1840—1949年的整个时期。
——据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分期应以1949年为界》
(1)如果以“五四运动”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这两个历史时期的中国革命有何“质的差别”?
(2)大陆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台湾史学界主张把1911
年的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请阐述他们各自的理由并简要分析造成分期不同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10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史》上册
请回答:
(1)结合美国的历史,你认为文中提到的“实验时期”大致是哪一阶段?所谓独立战争后“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是一种什么状况?存在哪些弊端?
(2)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请从历史经验和当时美国的状况加以分析。
(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