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A.服饰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
B.小农经济的存在难以改变生活方式 |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
四位学生讨论到穿衣服的问题。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分与地位,什么身分及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著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老师说:「你们四个人的说法,刚好可以代表儒家、墨家、法家及道家的思想。」请问下列那一项与四种思想吻合?
A.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C.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D.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某书描述杭州一名女子改扮男装,进入书院读书。途中偶遇一男子,自此揭开一场动人的爱情故事。但因男女双方社会地位悬殊,故事以双方殉情作结。这部书描述的情境最早可能出现在那个时期?
A.故事提到男女间社会地位悬殊,应系六朝门第社会的反映 |
B.故事提到妇女入学读书,应系自由开放的盛唐社会之反映 |
C.故事提到书院制度,说明这个故事最早可能是发生在宋代 |
D.故事强调女性自主,该故事可能出现在受西方影响的民初 |
一位学者主张:「以六经、孔、孟之旨,还之六经、孔、孟」。关于这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法何者较为适当?
A.这是汉代今文经学,主张以微言大义,诠释原始儒学的精义 |
B.这是唐人编纂五经正义的宗旨,以恢复两汉以来的经学传统 |
C.这是宋明时期的理学,主张直指本心,振兴原始儒学的精神 |
D.这是清代经学考据,主张通过经典考据,还原原始儒学真相 |
一位思想家指责世人多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而就没有了是非;又认为人心是自私的,人若不自私,岂不就是无心了吗?这位思想家最可能属于那一个学派?
A.朱熹学派 | B.东林学派 | C.阳明学派 | D.公羊学派 |
隋代的府兵虽承自北周,但两代的府兵制并不完全相同,其主要的差异在
A.北周的府兵由军人自相统率,不编户籍,隋的府兵则悉属州县、兵民合一 |
B.北周府兵皆为胡人,隋的府兵皆为汉人 |
C.北周的府兵只管戍边,隋的府兵只戍卫京师 |
D.北周的府兵将卒皆世袭,隋的府兵则皆不世袭 |
E.北周的府兵仍从事农耕,隋的府兵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