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多千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
| 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 |
| 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 |
| 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 |
下表是国民政府中央农业试验所的一组全国性抽样调查数据
| 年份 |
佃农(%) |
半佃农(%) |
自耕农(%) |
| 1935 |
29 |
24 |
47 |
| 1936 |
30 |
24 |
46 |
| 1937 |
37 |
26 |
37 |
| 1938 |
38 |
27 |
35 |
该表反映了当时农村
A.土地所有制度的变革B.生产结构的调整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D.土地兼并的趋势
从1885到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
|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 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由此可见唐后期
| A.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 B.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
|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
| A.实行抑商政策 |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
| C.农业地位重要 | D.对“市”严格直接管理 |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这些考古资料证明战国中晚期
| A.铁器开始用于农业生产 | B.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 |
| C.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 | 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