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相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苏联当时实施这一居民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
| A.限制农民自由流动 | B.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
| C.保证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 D.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 |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年奇想乐队The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A.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
| 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
| 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
| 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
下图为1956—1985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下列对该图的解读正确的是(摘自周尚文等著《苏联兴亡史》) ()
| A.两个相对高点的出现表明斯大林模式还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
| B.60年代初期的低点主要原因在于恶劣的气候造城粮食的歉收 |
| C.50年代中期的高点得益于对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的改变 |
| D.80年代后的经济状况源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点在政治领域 |
墨西哥小说家富恩特斯说“……如果有什么事在今天世界上正在发展的话,那就是人民决定不再简单接受两种进步发展必由之路的模式——……——而是寻找能将技术力量与他们自身传统的活力结合起来的发展道路。”材料中“两种进步发展必由之路的模式”指的是()
| A.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
| B.西方的资本主义和苏联的社会主义 |
| C.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 |
| D.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
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官方报纸《长沙日报》上发表的《打倒正月初一》专号,这反映出当时()
| A.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
| B.风俗改造有激进倾向 |
| C.文化专制趋势加强 |
| D.新文化运动持续发展 |
“这些年来,正是这个叛逆集团把大清帝国的统治推到了被颠覆的边缘”。然而,“这两兄弟”却“扮演了希腊战神阿伽门农和斯巴达王的角色”,“各种荣誉和官职像流星雨般落到他们头上”,“如此高贵的爵位一直是属于满族独享的荣耀,在满族人征服汉人以后,还没有把这种称号授给汉人的任何先例”。这段材料可以佐证()
| A.义和团运动的蓬勃发展 |
| B.选官制度发生重大改变 |
| C.“民族主义”的巨大作用 |
| D.晚清中央集权危机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