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某种农杆菌中找到了抗枯萎的基因,并以质粒为运载体,采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金花茶新品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之一,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胞生存有决定性的作用 |
B.通过该方法获得的抗枯萎病金花茶,将来产生的花粉中不一定含有抗病基因 |
C.该种抗枯萎病基因之所以能在金花茶细胞中表达,是因为两者的DNA结构相同 |
D.为保证金花茶植株抗枯萎病,只能以受精卵细胞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
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
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K2>K3 |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
在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相关试剂的使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示使用,“-”表示未使用),其余操作均正常,他们所得的实验结果依次应为( )
甲 |
乙 |
丙 |
丁 |
|
丙酮 |
- |
+ |
+ |
+ |
蒸馏水 |
+ |
- |
- |
- |
CaCO3 |
+ |
+ |
- |
+ |
SiO2 |
+ |
+ |
+ |
-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③②①④
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色素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 |
B.提取色素时加入乙醇是为了防止叶绿素分解 |
C.水稻在开花时节,叶片中色素量是(甲+乙)<(丙+丁) |
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
某同学在做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时,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为淡绿色。分析产生该结果的可能原因是(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 ②乙醇加入量太多,稀释了色素提取液 ③乙醇加入量太少,色素未提取出来 ④未加碳酸钙粉末,叶绿素分子已被破坏
A.①③④ | B.①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如图为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物质的变化趋势与作用光谱基本一致的是( )
A.叶绿体色素含量 | B.叶绿素含量 |
C.呼吸作用量 | D.有机物的生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