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单向传递 |
B.③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
C.神经递质从①处释放需要④及①上蛋白质的协助 |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
下列有关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一般都是有利的 |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C.杂交育种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
D.无籽西瓜和青霉素高产菌株培育原理相同 |
研究发现,将同种果蝇分别在淀粉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培养多代,果蝇仍倾向于与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 |
B.这种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 |
C.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 |
D.出现了选择性交配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
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 |
B.从变异角度看,这种蜣螂后腿卷曲的出现是因为突变 |
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形态是自然选择结果 |
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
D.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
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
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 |
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 |
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