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外培养小鼠体细胞时,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是乙类细胞的两倍,丙类细胞核DNA量介于甲乙两类细胞之间。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甲类细胞均处于分裂期,在三类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大 |
B.乙类细胞无分裂能力,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 |
C.丙类细胞内发生着活跃变化:合成DNA复制所需的蛋白质、核糖体增生。 |
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纺锤体形成,甲类细胞比例将增加 |
下面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曲线。从两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
B.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是捕食关系 |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
某种群的年龄组成如甲图所示,增长曲线如乙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B.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2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C.甲图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D.甲图的年龄组成是稳定型,在t1时期很可能属于这种年龄组成 |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
C.在群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
D.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
农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老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60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40只,必须积极防治 |
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标志重捕法 |
C.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采用机械防治效果最好 |
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会受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