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CO2浓度上升及紫外线(UV)辐射强度增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一定量的UV辐射和CO2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见下表。请分析回答:
分组及实验处理 |
株高(cm) |
叶绿素含量(mg·g-1) |
光合速率 (μmol m-2s-1) |
|||||
15天 |
30天 |
45天 |
15天 |
30天 |
45天 |
|||
A |
对照(自然条件) |
21.5 |
35.2 |
54.3 |
1.65 |
2.0 |
2.0 |
8.86 |
B |
UV辐射 |
21.1 |
31.6 |
48.3 |
1.5 |
1.8 |
1.8 |
6.52 |
C |
CO2浓度倍增 |
21.9 |
38.3 |
61.2 |
1.75 |
2.4 |
2.45 |
14.28 |
D |
UV辐射和CO2浓度倍增 |
21.5 |
35.9 |
55.7 |
1.55 |
1.95 |
2.25 |
9.02 |
(1)番茄叶肉细胞中产生和利用CO2的具体部位分别是 。
(2)据表分析,C组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 ,加快了碳反应的速率;另一方面是由于 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D组光合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说明CO2浓度倍增对光合作用可以 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由表可知,CO2浓度倍增可促进番茄幼苗生长。有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O2参与了植物生长素的合成启动有关。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 的含量。若检测结果是 ,则支持假设。
(4)科学家在黑暗时把叶绿体基粒放在pH=4的溶液中,让基粒类囊体膜腔的pH值下降至4,然后将基粒移入pH=8并含有ADP和Pi的缓冲溶液中(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有ATP产生。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基粒类囊体合成ATP的原因是 。据此推测,叶绿体在自然状态下产生ATP的过程中,光能的作用是
(1)如果将该细胞放入0.3 g/mL 的蔗糖溶液中,将会出现细胞壁与[ ]分离的现象,如果放入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中将会发生。
(2)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色素主要存在于[ ],此外,该生物的叶肉细胞中还有[ ]__________中也有色素。
(3)图中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________,除此之外,还有_______这个细胞器无膜结构。
(4)胎儿在发育的过程中,五指最初是愈合在一起的,像一个铲子,后来指间的细胞逐渐消失,才发育成手指,在这一过程起作用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在母乳的乳汁分泌过程中起交通枢纽的细胞器是[ ]_________。
下面是某校高二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研究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
甲组:探究“萘乙酸(NAA)对小麦幼叶鞘生长的影响”。他们配制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萘乙酸(NAA)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NAA溶液浓度(mol·L-1) |
0 |
10-12 |
10-10 |
10-8 |
10-6 |
10-4 |
幼叶鞘增长长度(mm) |
2.6 |
3.2 |
3.9 |
5.1 |
3.1 |
1.8 |
乙组:探究“萘乙酸对绿豆幼根生长的影响”,方法步骤如下:
①取培养皿6套,编号,并向其中分别加入5mL浓度为10 mg?L—1、1 mg?L—1、0.1 mg?L—1、0.01 mg?L—1、0.001 mg?L—1、0.0001mg?L—1的萘乙酸溶液。
②在每个培养皿中先放入一张滤纸,再将已萌发的5粒绿豆种子(萌发的幼根等长)整齐排在滤纸上,然后将培养皿均置于220C恒温箱中黑暗条件下培养。
③5天后,测量每个培养皿中绿豆幼根的长度并计算出平均值。
请回答:
⑴对小麦幼叶鞘的生长来说,最适的萘乙酸浓度为,10-4 mol·L-1NAA的作用效应是生长。
⑵分析甲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⑶乙组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萘乙酸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⑷请修正乙组实验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⑸试设计一个表格用以统计不同浓度萘乙酸中绿豆幼根的生长状况。
新华网北京2008年10月6日电: 德国人哈拉尔德·楚尔·豪森、法国人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因为发现两种引发人类致命疾病的病毒而荣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资料一:豪森教授在研究中证实了宫颈癌和HPV(人乳头状瘤病毒)之间存在联系,并使得医学界最终认识到,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由HPV引起的。在此基础上,葛兰素史克等制药公司开发出宫颈癌疫苗,使宫颈癌成为人类可以预防和根除的第一种恶性肿瘤。
资料二:1981年美国一些年轻同性恋者先后因一种怪病死去。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将这种怪病命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即艾滋病。1982年该中心一项调查表明:艾滋病正在全球迅速蔓延,患者主要为同性恋和静脉注射毒品者,特征是血液中CD4+T淋巴细胞下降至几近于零。1983年法国人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开始从淋巴结肿大的同性恋艾滋病早期患者身上提取淋巴细胞并定期分析,很快就发现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资料三:2007年,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学家设想:期望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该方法将给人们战胜很多疾病(如AIDS)带来希望。例如,HIV通过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识别CD4+T淋巴细胞,如果给AIDS患者注射大量用CD4分子修饰过的红细胞,则红细胞也会被HIV所识别、入侵。但HIV在红细胞内无法完成复制增殖,最后随红细胞的死亡而被清除,该方法目前已经在小鼠体内获得阶段性成果。
⑴HPV侵入人体后经过细胞的处理和传递,刺激T细胞,T细胞经过增殖分化后形成的细胞,可以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细胞在抗原刺激和T细胞产生的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细胞。
⑵目前开发出的宫颈癌疫苗是主要通过转基因工程菌生产的蛋白质制品,其实质是抗原蛋白,它较传统的灭活、减活疫苗更安全,但要多次强化才行,为此基因疫苗应运而生。基因疫苗指的是DNA疫苗,即将编码外源性抗原基因通过作工具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
⑶1983年,两位法国科学家推测CD4+T淋巴细胞可能是HIV攻击的目标,其依据是。
⑷下图表示HIV感染人体后血液中HIV浓度和机体对HIV免疫反应的过程。
HIV在感染人体初期与潜伏期,临床上并无明显病症。在潜伏期时应如何采样与检测,以判断病人是否已被感染?
⑸科学家研究发现HIV表面的抗原蛋白经常发生变化,因此目前仍没有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和药物。请从HIV在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入手,设计开发治疗艾滋病特效药的思路 :。
⑹近年来,科学家将病毒群引诱到人体陷阱细胞中,以防止病毒繁殖,该方法给人们战胜AIDS带来新的曙光。人类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能成为“陷阱细胞”,从结构角度看其原因红细胞是,不具备HIV增殖的条件。衰老的红细胞成为,由人类的免疫系统清除。
CpTI蛋白是由豇豆的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pTI基因)控制合成的,该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具有广谱的抗虫特性。但细胞质基质中存在大量蛋白酶,使CpTI蛋白降解造成毒性减弱,因而转CpTI基因抗虫水稻抗虫能力不十分理想。2008年4月3日《参考消息》报道,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朱桢等已培育出一种转SCK基因抗虫水稻品种,与转CpTI基因抗虫水稻相比,对害虫的致死率大大提高。SCK基因是由他们对CpTI基因进行修饰而成,SCK基因指导合成的CpTI蛋白被固定在内质网中,因此转SCK基因水稻对害虫的致死率大大提高了。
(1) SCK基因水稻细胞中CpTI蛋白含量高的原因是。
⑵为了使SCK基因在水稻细胞中能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SCK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需要进行。
⑶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水稻受体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水稻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⑷为了检测转基因水稻中SCK基因是否插入到水稻染色体的DNA上,需要采用
技术,从转基因水稻中提取出DN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作探针进行检测;
为了鉴定SCK基因导入水稻细胞后,是否赋予了水稻抗虫特性,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需
要做抗虫的实验,以确定是否具有抗性以及抗性的程度。
下图甲为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虚线方框内表示一个生态系统,箭头表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一般性模型。请据图回答:
⑴图甲中雪兔和狼之间的关系称为。
⑵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要低,因为冻原生态系统
。
⑶假如北极狐的食物1/2来自雷鸟,1/8来自植物,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北极狐种群增加的能量为80KJ,那么其中来自雷鸟和植物的能量分别为KJ和KJ。
⑷图乙中D代表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⑸下表表示图乙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
同化总量(106J) |
储存能量(106J) |
呼吸消耗(106J) |
|
A |
900 |
200 |
700 |
B |
100 |
15 |
85 |
C |
15 |
2 |
13 |
D |
180 |
60 |
120 |
分析上表可知,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06J,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从能量输入和输出来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