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每次测量时都观察小车右端所对刻度线的位置),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阻力的大小

较大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18.30
26.83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下图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为       cm.

(2)同一小车三次都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   ,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4)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且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       运动.可见,力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       (选填“维持”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结论是用                 的方法得出的。
(5)小丽同学通过上面的探究学习了解到的知识,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最高点时,如果自己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会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她做出了以下猜想,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丽同学)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牛顿第一定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
①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要调整三者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在_______________;
②当蜡烛距凸透镜的位置如乙图所示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乙图所示中的________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1)除实验装置图中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 仪器.
(2)该实验主要观察和比较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 水中气泡发生的变化.
(3)若在水的沸腾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沸腾现象 停止(选填“会”或“不会”),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沸腾后,形成的气泡从杯底上升过程中,逐渐变 (选“大”或“小”).

张华和同学到东海岛钢铁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张华拾到一个小金属零件,他很想知道这个零件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就把它带回学校利用天平和量筒来测定这个零件的密度.具体操作如下:

(1)把天平放在 上,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零刻线处;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零件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零件的质量为 g,用量筒测得零件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零件的体积为 cm3,由此可算得小金属零件的密度为 g/cm3.
(3)若该零件磨损后,它的密度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___,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2)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3)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如果有3mm厚和1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4)把点燃的蜡烛固定在某个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分析数据,得到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