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的方法正确的是
A.稀盐酸(稀硫酸):适量硝酸钡溶液 | B.NaOH溶液(Na2CO3):加适量稀盐酸 |
C.NaCl溶液(盐酸):加热蒸发 | D.铁粉(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 |
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 | B.汽油挥发 | C.空气液化 | D.食物腐烂 |
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物质NH4NO3、NaNO3、BaCl2、MgCl2、Na2SO4。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处理后得到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下图所示实验。
根据以上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NaNO3和BaCl2 |
B.沉淀D的化学式为BaCO3 |
C.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 |
D.该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B.t2℃时,将5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a物质不含结晶水) |
C.将t2℃时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
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
下列除杂设计(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
物质 |
选用试剂 |
操作 |
A |
KNO3(NaCl) |
H2O |
溶解,蒸发结晶、过滤 |
B |
MnO2(KCl) |
H2O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C |
NaOH溶液(Na2CO3) |
稀盐酸 |
加入试剂至不再产生气泡 |
D |
KNO3溶液(KOH) |
Cu(NO3)2溶液 |
加入适量的试剂,直接蒸发 |
对反应:M + H2SO4 = BaSO4↓+ 2N的认识,错误的是
A.N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 B.相对分子质量:M>N |
C.M可能是BaO | D.N可能是HN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