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课外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物体浸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型金属体(高度为10cm)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如图所示,从圆柱体接触水面至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h/cm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F/N |
4.75 |
4.25 |
3.75 |
3.25 |
2.75 |
2.25 |
2.25 |
|
F浮/N |
0 |
0.50 |
1.00 |
1.50 |
2.00 |
2.50 |
|
2.50 |
(1)请将实验记录表填写完整;
(2)依据表中数据,在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浮力F浮与深度h关系的图像;
(3)通过对图像的分析,你得到的结论是: 。
在“测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提升钩码,不计绳重及摩擦,改变钩码的数量,正确操作后,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 序号 |
钩码重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 h/cm |
拉力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
① |
1.0 |
20.00 |
0.7 |
40.00 |
② |
2.0 |
20.00 |
1.2 |
40.00 |
③ |
3.0 |
20.00 |
1.7 |
40.00 |
(1)实验时,用手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的钩码缓缓上升.
(2)第①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3)第②次实验时,若钩码静止,拉力F的大小会(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N.
(4)第③次实验时,若钩码上升的速度为0.05m/s,则拉力F的功率为W.
(5)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求得动滑轮重为N.
(6)由表中实验数据分析可知,同一动滑轮,所提升物重增大,机械效率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为了比较水和空气对牛奶的冷却效果,某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将一盒牛奶分别装入两个相同的瓶中,甲瓶放在水中,乙瓶放在空气中,其它条件均相同,如图所示。实验时,他们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插在甲、乙两瓶牛奶中的温度计示数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甲/℃ |
70 |
60 |
53 |
47 |
42 |
39 |
37 |
35 |
34 |
33 |
乙/℃ |
70 |
65 |
61 |
58 |
55 |
52 |
50 |
48 |
47 |
46 |
(1)甲、乙两瓶中的牛奶的多少应该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2)本次实验中,小王发现__的冷却效果更好;
(3)通过分析,小王又发现,甲瓶中牛奶冷却快慢前后不一致,是越来越___;(选填“快”或“慢”)
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_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从开始记时到水沸腾经历的时间为____min。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选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5)小明得出水沸腾条件: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___(写出一条即可)。
【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下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_的高低、液体_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_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_是否有关.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_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_.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声音的_______与振动的___________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