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与防治】
读2006年4月10日沙尘暴区域(阴影部分)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图中天气系统对沙尘暴形成所起的作用;简要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此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2)简要评价沙尘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读中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该区域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
(1)材料二中最大暴雨量分布的地区海拔高度约米,该处特大暴雨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甲的地形类型是,地带性植被是。该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是。
(3)材料三中农业用地比重最大的是,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是。
(4)请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提出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简述该地形区的综合治理后对流域生态环境的作用。 (8分)
智利是全球铜矿储量最丰、产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国家,被誉为“铜矿之国”。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智利区域图
材料二:智利出口的绝大多数是铜精矿,产业链上附加值更高、创造就业更多的精炼铜冶炼和电缆等成品加工环节却在铜产品消费国完成。智利国营铜业公司开始走出国门,在厄瓜多尔、秘鲁和阿根廷合资开矿。与日本联合组建生物科技公司,利用细菌从低含量铜矿中提炼金属铜,解决品位降低的问题。
(1)12月22日伊基克、圣地亚哥两城市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昼夜平分且太阳直射点将向两城市移动的节气是。
(2)左图中丙地的地质构造是, 丙地的的地形部位是。甲、乙两河中河流航运价值较高的是。
(3)智利地震频繁的原因是,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是沿岸的洋流是。
(4)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温度为15℃—18℃,湿度为50%—65%。智利中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80%。试从居住适宜条件方面分析智利中部人多南北部人少原因。
(5)根据材料二分析智利铜矿业的今后发展方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A图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
(2)B图是________地貌,往往形成于________地区;
近年由于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活动,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该图地质构造是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华北地区某城市2013年11月13日20时气温(单位:℃)实况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反映了城市所具有的__________效应。
(2)形成此图所示效应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
B.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
C.城市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 |
D.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
(3)城市上空多云和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地能否建水泥厂?为什么?
(5)试分析在城郊之间建设绿化带的意义。
(6)如果某天该市从烟囱吹出的烟都向下飘,则可能是出现了__________现象,此时图示环流会_________
下面是“升伟智宪”地理工作室的几位老师到曾家村小流域考察搜集到的研究案例,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
材料一:曾家村小流域境内总人口887人,面积11.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9.2平方公里,林地覆盖面积2.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76公顷,坡耕地129公顷,人均产粮448公斤,人均纯收入860元/年。
土壤侵蚀强度 |
1955年 |
5200吨/年·平方公里 |
2010年 |
8500吨/年·平方公里 |
|
人均耕地 |
1970年 |
3.8亩 |
2010年 |
2.3亩 |
|
耕作方式变化 |
1955~1980 |
歇地→小麦→豆科类→马铃薯或杂粮→歇地 |
1981~2010 |
小麦→小麦→小麦→马铃薯→马铃薯 |
材料二:曾家村小流域简图
(1)甲、乙、丙、丁四地段中,灌溉条件最好的地段是________,
土壤侵蚀速度最快的地段是_______________。
(2)简述曾家村小流域人地关系存在的问题。
(3)根据上述信息,请你为曾家村小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