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物种薇甘菊往往用自己的身体织成一张大网,罩住其他植物,被其覆盖的植物或者被绞杀、重压致死,或者因缺少阳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枯萎。而田野菟丝子的茎缠绕在薇甘菊植株上,茎上即可形成吸器吸收薇甘菊植株中的营养物质。下表为薇甘菊长期入侵某生态系统,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量变化。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薇甘菊是生产者,它的入侵会使该生态系统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
B.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也逐渐减弱 |
C.可利用田野菟丝子控制薇甘菊危害,两者之间既有寄生关系也有互利共生关系 |
D.引入田野菟丝子之后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将逐渐降低 |
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是( )
A.熟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B.研究能量流动的方向 |
C.研究能量流动的效率 | D.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
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 |
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 |
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
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 )
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 | 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
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 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
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的合成作用 |
B.某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
C.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
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弱 |
“蟑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具有的营养级数至少为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