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图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体调节免疫功能的信号分子有           。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的焦虑、紧张等会导致机体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使机体不能有效地消灭感染的病毒和癌变的细胞,从而影响了免疫系统的         功能;另一方面,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还会导致            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
(2)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如图乙,其中FasL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其基因只在效应T细胞内表达,Fas蛋白又称死亡因子受体,其基因可在各种细胞内表达。人们推测,精神因素引起T细胞活性下降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在T细胞分化为效应T细胞过程中                基因的表达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对靶细胞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当HIV刚进人体内感染T细胞时,表明其突破了人体的第           道防线,而在被HIV感染的T细胞中        基因表达增强,从而使该T细胞成为相应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使人体最终丧失了几乎全部免疫力。
(3)图丙表示神经系统调节免疫反射弧中的一个突触结构。乙酰胆碱受体的离子通道既允许钠离子通过,也允许钾离子通过,当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后膜受体时,则膜两侧离子移动情况是            ,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为研究钙离子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是否必需,研究者做了以下两个实验:①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当兴奋传递到突触小体时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   定向移动,释放神经递质;②将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的药物BAPTA注入突触小体内,同时电刺激突触前神经元,若                                 ,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15分) 研究人员在一些果树种植区,构建了如下图所示“果—草—牧—菌—沼”生态农业模式。请分析回答。

(1)人工构建的“果—草—牧—菌—沼”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包括______,沼气池中的能量主要来自生态系统结构中的_____。果树和牧草可从菌土中获取______用于生长发育。此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实现了________
(2)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昆虫的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昆虫种类
害虫
害虫天敌
金纹细蛾幼虫体内有姬小蜂卵的百分率(%)
蚜虫
(头/枝)
雌成螨(头/叶)
小花蝽
(头/枝)
瓢虫、(头/枝)
食蚜盲蝽(头/枝)
生态果园
39.3
0.34
0.47
0.29
0.33
40~60
对照果园
79.1
2.58
0.15
0.26
0.02
3~6


①在两类果园中调查昆虫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②果园中的________有捕食关系,姬小蜂和金纹细蛾幼虫的关系是________。
(3)从表中结果可知,生态果园的建立形成了有利于________生存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提高果品的品质和________有重要意义。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共15分)生物技术实践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进行菊花组织培养的基本操作步骤是制备MS固体培养基、________、接种、培养、移栽、栽培。花药离体培养时,选择合适发育时期的花粉能提高诱导成功率,确定花粉发育时期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_______。花粉经脱分化产生胚状体还是愈伤组织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______
(2)如图一表示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有关操作,图中的X溶液为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用注射器滴加海藻酸钠与酵母菌混合液时,应将溶化好的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才能加入已活化的酵母菌,目的是防止_________

(3)为了探究某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含量与洗涤效果的关系,某同学通过实验获得如图二所示的结果。由图可知,加酶洗衣粉中碱性蛋白酶的最适含量是______%,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

(共9分)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1)小组对该地区树种进行辨认和挂牌,并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若树木A与树木B相邻、且是同一物种,那么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引起的,若树木A与树木C、D、E、F是不同种类,它们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多样性。
(2)调查小组对某块荒地的几种常见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一般会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2),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对该生态系统的影响是________

  年份植物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A
10.0
9.2
8.0
6.8
5.5
B
3.0
2.1
1.1
0.3
0.1
C
0.3
0.6
1.1
1.5
2.3
D
3.0
2.0
0.4
0
0


(3)调查小组对该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做了统计,小动物活动能力强,身体微小,其采集的方法是________
(4)研究发现,群落中物种之间往往有复杂的关系,如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______调节。
(5)蜜蜂的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例如:蜜蜂在发现蜜源后,可通过跳“圆圈舞”或“摆尾舞”来告知同伴蜜源的位置,这种信息属于_____信息。上述实例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够调节________

(共16分) 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个16A区段,可影响果蝇眼睛的形状,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见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注:1.表示16A区段。 2.果蝇眼睛为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1)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果蝇的眼形变异属于___ _____,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为________。
(2)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若想根据果蝇眼形就能判断出子代性别,应选用表现型为________的果蝇做亲本。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dBBXB,如图所示。已知d在纯合(XdBBXdBB、XdB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连锁。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棒眼雌果蝇(XdB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性别为____________,其中雄果蝇占________。
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出现新的隐性致死基因P,某科研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用棒眼雌果蝇(XdBBXB)与之杂交得F1,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若________则说明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若_______则说明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

(共7分)蛇毒是毒蛇分泌出来的一种含有多种酶类的毒性蛋白质、多肽类物质,也是毒蛇咬人后引起中毒反应的物质,分为神经性毒液和溶血性毒液。下图甲是α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部分示意图,图乙是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①的名称是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
(2)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分析图乙,α银环蛇毒是一种________性毒液。当兴奋传导到图乙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是________,由图乙可知,α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