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限制性内切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性内切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在质粒上有酶Ⅰ的一个切点,在目的基因的两侧各有1个酶Ⅱ的切点。
⑴请画出质粒被限制酶Ⅰ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⑵请画出目的基因两侧被限制酶Ⅱ切割后所形成的黏性末端。

⑶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上述两种不同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能否连接起来?为什么?
      。因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4月底,“甲型H1Nl流感”突然在全世界各个地方出现,法新社称之为“杀手”,路透社称它“前所未有的危险”,美联社称其为“致命的怪病”,世界卫生组织称,猪流感疫情已构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甲型H1Nl病毒是一种RNA病毒,那么H1Nl中的H和N又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它们是一些物质的缩写:H是血凝素Hemagglutinin的缩写,而N是神经氨酸酶Neyramidinase的缩写。这两种物质在病毒入侵细胞以及传播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血凝素H是病毒入侵的“开路先锋”,它能和细胞膜上的蛋白结合,在细胞膜上打开一个通道,使得病毒能进入细胞。这样病毒就能在细胞里胡作非为,利用细胞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制造出一群新的病毒。
当新病毒要钻出宿主细胞的时候,进入细胞的“功臣”H却偏偏还要和宿主的细胞膜“纠缠不清”,这时候就需要依靠神经氨酸酶N来解决问题了。N就像一把刀,通过“水解”的方式切断病毒和宿主细胞膜的最后联系,使病毒脱离寄主细胞,再次去寻找感染下一个目标了。通常用以治疗流感的两种药物“达菲”胶囊和喷雾式药剂“乐感清”(Relenza),其作用原理就是不让这把“刀”起作用,使新的病毒无法脱离宿主细胞,从而抑制病情。
依据H和N的化学排列的不同,病毒也就有所不同,人们也就在字母后面标出数字来区分它们,其中H有15个类型,N有9个类型。病毒的种类虽然多,但也有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之分。在我们已经发现的流感病毒里,原本只有H5和H7是高致病性的,其他则没有那么危险。但这次发现的甲型H1Nl病毒性流感却具有强致病性。
材料分析
(1).有关病毒的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
B.病毒的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等功能
C.所有的病毒的核衣壳由蛋白质组成
D.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2).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蛋白质的不同又可分为H1到H15等15种亚型。下面的陈述中能够高度概括出蛋白质功能的是()
A.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结构物质
B.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
C.收缩、运输、免疫等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D.调节细胞和生物体代谢的重要物质
(3).蛋白质经消化后的最终产物是()
A.多种氨基酸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H2O、CO2和尿素D.以上均不是
(4).根据科学观察分析,受到甲型H1Nl病毒的感染后,有的人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却获得了对小儿麻痹症的抵抗力,这种免疫是()
A.非特异性自然免疫 B.非特异性人工免疫
C.特异性自然免疫 D.特异性人工免疫
(5).根据现在的研究,没有证据表明禽流感病毒会直接引起人类的流感暴发。但从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流感与原先在动物中传播的病毒有关。很可能是在历史上人在驯养猪、鸡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猪流感的某些病株发生了变异,获得对人的致病性。变异形成的原因是。而甲型H1Nl流感病毒是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病毒自然状况下杂合形成的,这种变异形成的原因是
(6).构成甲型H1Nl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含氮碱基有那几种?(分别写出名称和英文缩写)。
(7).之所以称甲型H1Nl流感病毒为生物病毒是因为()
A.它有细胞结构 B.它能繁殖 C.它能新陈代谢 D.它有应激性
(8).关于甲型H1Nl流感病毒增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合成一种蛋白质
B.病毒的繁殖只在宿主的活细胞中进行
C.病毒繁殖时以核衣壳为单位
D.在普通的培养基上能培养病毒
(9).甲型H1Nl流感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的原因主要是()
A.无核膜结构 B.无完整酶系 C.对外界抵抗力弱 D.不能产生能量
(10).除甲型H1Nl流感病毒外,下列四种病原体近几年对人类的影响比较大,其中有细胞结构,但无核膜的是()
A.非典型肺炎病原体 B.疯牛病病原体
C.炭疽热病原体 D.口蹄疫病原体
(11).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如果将鸡的抗病毒干扰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中可使烟草获得抗病毒的能力,形成基因产品,根据高中生物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烟草转基因产品的获得属于()
A.基因工程 B.细胞工程 C.发酵工程 D.酶工程
(b)鸡的基因之所以能够嫁接到植物体中去,原因是
(c)烟草具有抗病毒能力,说明烟草中产生了
(d)不同生物体间基因移植成功,说明生物体共有一套,从进化的角度看,这些生物体具有
(e)烟草DNA分子嫁接上或切割掉某个基因,实际并不影响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说明
(12)根据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作用,写出两种制备抗甲型H1Nl流感病毒药物的基本思路。
(a)
(b)

如图为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主要在于 能否满足机体的需要。
(2)图中A、B、C的物质名称分别是
(3)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途径有 (用图中标号表示);能够发生脱氨基作用的途径有 (用图中标号表示)。
(4)高糖膳食会导致肥胖,用图中标号表示其中物质转化途径

通过研究周围环境中各种因素与C3植物光合作用强弱的关系,绘出下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Ⅰ:在温度适宜时,如果CO2浓度超过B点,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这时增大 ,,为暗反应提供更多的 ,光合作用强度还可继续加强;如果减弱光照强度,图中的A点将向 移;如果将C3植物改为C4植物,其他条件不变,图中的A点将向 移。
(2)图Ⅱ:A点为光补偿点,若光照强度小于A点,光合作用强度 呼吸作用强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环境中C02浓度,B点将向 移。
(3)图Ⅲ和图Ⅳ表明:① ;②

为了实现燃料供应来源多样化,发展长期替代化石燃料的产品如燃料酒精、生物柴
油、沼气等已经列入我国未来10年的发展计划。
广东省是我国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是一种高光效的 C4 植物,单位面积产量很高,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目前已成为南方地区燃料酒精生产的重要原料。利用甘蔗生产燃料酒精的一般工艺流程为:甘蔗→榨汁(蔗糖)→酵母发酵→蒸馏→成品(燃料酒精)。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甘蔗大规模快速繁殖技术的过程: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将野生菌液培养一段时间后,通过接受紫外线照射进行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线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筛选出突变菌。
(3)上述步骤2、3和4的依据分别是
(4)利用获得的突变菌和蔗汁进行酒精发酵实验,除了将培养基灭菌、保持空间洁净外,发酵过程中防止外来杂菌入侵还有哪些可行方法?(列举两种
(5)甘蔗榨汁以后还有大量的蔗渣废弃物,主要成分为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但是酵母菌无法直接利用,原因是其。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方法。(列举两种方法)
(6)突变菌往往带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在获得这些基因的过程中, PCR 技术相当重要。 PCR 扩增反应中加入引物和 DNA 聚合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在同一地点、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甲、乙、丙、丁四个富含浮游藻类的人工鱼塘中,实验人员放养了数量相同的鱼苗。甲中只放养植食性A鱼,乙中放养A鱼和食性相近的植食性B鱼,丙中放养A鱼和只吃浮游动物的C鱼,丁中放养A鱼和肉食性D鱼。实验人员每隔一段时间调查一次池塘内鱼的数量,绘得下列四个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鱼类种群数量的方法是。甲池塘中鱼种群数量所对应的曲线是I,该池塘中A鱼的承载量(K值)是点对应的数值。
(2)Ⅱ、Ⅲ、Ⅳ曲线所对应的池塘分别是
(3)该实验的目的是
A.调查这种鱼塘可放养B鱼的承载量
B.与A鱼混合放养哪种鱼可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C.研究四种鱼类的种间关系
D.调查池塘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
(4)若在甲池塘中同时放养A、B、C、D四种鱼,结合题意画出该池塘中的营养结构。
(5)下图是丁池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据图分析:

①图中c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②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03kJ/m2·y。
③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