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己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
李娜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李娜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那么,她应该怎样改进实验,以达到实验目的()
A.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 |
B.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
C.把猪的膀胱换成其他半透膜 |
D.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10%的蔗糖溶液 |
在马铃薯中,用打孔器打出两圆柱体块甲和乙,甲在蒸馏水中放1h,乙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盐溶液中放1h,测定处理的圆柱体是否与原来的孔合适()
A.甲不合适,但乙刚好合适 | B.甲不合适,乙也不合适 |
C.甲合适,乙也合适 | D.甲合适,但乙不合适 |
将一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图4-15)。你认为这3这种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A>B>C | B.A<B<C |
C.B>A>C | D.B<A<C |
下列各项中,不是发生质壁分离的必备条件的是()
A.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不同 |
B.有成熟的液泡 |
C.原生质层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
D.细胞核的多少 |
向猪膀胱注入一半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扎紧入口,然后将其浸入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中,每隔半小时称一次重量,图4-14中能正确表示测定结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