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Fe, C, N, O, S是中学化学常见的六种元素。
(1)K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第 族;N的基态原子核外有 个未成对电子。基态Fe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2)用“>”或“<”填空:
(3)在250C、l01kPa下,已知CO与N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2和CO2,恢复至原状态,平均每转移lmol电子放热153.9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4)钢铁在有电解质溶液存在的条件下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某同学利用钢铁的电化学腐蚀原理,设计如图甲所示实验:
①写出石墨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将该装置作筒单修改即可成为铁的电化学防护装置,请在图乙中的虚线框内所示位置作出修改。
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
仪器符号 |
仪器中所加物质 |
作用 |
A |
石灰石、稀盐酸 |
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 |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4)验证CO的方法是 。
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在溶液中,反应A+2B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
、
及
。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
实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镇痉药物C、化合物N以及高分子树脂的合成路线如下:
( 代表烃基)
(1)
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2)
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
反映生成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3)酯类化合物
的分子式是
,其结构简式是。
(4)
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扁桃酸由多种同分异构体。属于甲酸酯且含酚羟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写出其中一种含亚甲基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6)
与
合成高分子树脂的化学方程式是。
(7)
在
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为验证卤素单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试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
,滴加浓盐酸。
Ⅱ.当
和
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Ⅲ.当
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色时,关闭活塞
。
Ⅳ………
(1)
中产生黄绿色气体,其电子式是。
(2)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
(3)
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Ⅳ的操作和现象是。
(5)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
(6)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得电子能离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