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热播,让中国的国内电视剧备受压力。“星星”中对于爱情的诠释、情节的设计、节奏的把握极富创意,让不少业内人士汗颜韩国编剧的精心和功底。虽然是科幻题材的“星星”,始终有很多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痕迹的地方,像韩国人特别重视长幼有序,韩剧中就不止一次地对这种传统文化进行强调。电视观察人、剧评家李星文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礼仪性的传统文化,在韩、日等国保存地反倒比中国完整,在国内影视剧中,一些雷剧不讲究礼仪传统,简直是一群穿着古装的现代人,这正说明传统文化已经不是要靠电视剧来传承的问题,而是这些优秀的传统在我们创作者心里,所剩无几”。中国的电视剧缺乏原创力,如果中国有足够多的好作品,能够反映年轻人的情感、中国的文化,那么外来文化只会起到丰富眼界的作用。韩剧热潮,已经不仅是韩剧的问题了,这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伤害,文化自尊的伤害是由于文化自信的缺失.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来自星星的你》的成功给我们电视创作者的启示?
材料二:由中央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来了超乎预期的社会关注度和收视效果,仅在戛纳电视节上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该片的播映权。有境外媒体评价该片是文化传播的范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于2014年4月18在央视开播。《舌尖上的中国》借鉴了欧美纪录片的拍摄手法,以故事推动影片进程,并设置悬念,成功跨越了语言、社会、侩值观等传播障碍。一位日本女大学生观看该片后说:我现在才知道中国原来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国家。”
(2)从《文化生活》角度回答,如何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中外合作交流。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12月9日举行,“一带一路”是此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历史上,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和提升。它将充分依靠中国有关国家既有的多双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打破原有点状、块状的区域发展模式,更强调省区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承接与转移,加快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山东省某地在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按照“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弘扬村落文化,用文化提升乡村品位,丰富乡村内涵,使美好乡村更具特色、更富魅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谈谈“用文化提升乡村品味”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建立在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手机打车应用市场快速发展,手机打车软件公司推出各种针对乘客和出租车司机的优惠和补贴措施。打车费用的降低,吸引了广大民众纷纷采用打车软件叫出租车出行。
手机打车应用的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手机打车 应用市场的发展,给相关各方带来了利益,同时也造成了出租车市场的种种乱象,如司机边开车边“抢单”有很大安全隐患;私下议价加价扰乱市场秩序;司机盯着手机找生意,“招手”打车变得更难。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手机打车出行的增多会引起公交车、私家车使用需求曲线(Q1)和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使用需求曲线(Q2)发生变化。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分别选出下列能正确反映这两种变化的图形,并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根据刘易斯的人口转移理论(“刘易斯拐点”),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时,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就会产生劳动力竞争,劳动力工 资水平由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决定,这时工资会不断提高。目前,城镇用工与农村用工的竞争已经展开。调查显示,在山东沿海地区1500元以下的月工资水平,会普遍遇到招工难问题,而2000元以上这种情况就很少,很多农民工开始对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提出较高的要求。
(2)联系材料二,谈谈在应对“刘易斯拐点”到来的过程中,劳动者和企业应做好哪些准备。
某甲和某乙是同村村民,因家里盖房需要,某甲以600元价款购买某乙所有的三根木料。某甲当场向某乙支付了300元,并约定第二天将余款300元付清,并将三根木料拉走。天有不测风云,当天晚上山洪暴发,将存放于某乙院内的三根木料冲走。第二天,某甲带着300元到某乙家中要求其交出木料,某乙则说,昨天买卖已经成交,木料已归某甲所有。为此双方发生纠纷,某甲诉至人民法院,要求某乙交付木料。
(1)本案中木料的所有权属于谁?
(2)法院应如何处理这起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