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l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1份中央一号文件2014年1月19日发布。这份文件主题为《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粮食价格→粮食消费增加
②加大对农业投资→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单位亩产粮食产量增加→粮食供给增加
③加大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农民收入增加→提高粮食生产积极性→粮食供给增加
④降低人民币汇率→进口粮食成本降低→增加粮食进口→粮食供给增加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3年2月19日,“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正式揭晓。航空英模罗阳、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最美教师”张丽莉等获奖。这些感动中国人物的震撼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只有放弃我们的个人利益,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②一个人的科学文化素质越高,人生价值就越大
③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和责任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孝亲意识不仅是对父母长辈的爱,更衍生出忠诚精神,把对家庭的爱上升为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孝的变迁”说明( )
①有价值的人生必须做到舍小家为大家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
④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我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多次表明,中国改革要啃“硬骨头”。下面对改革认识正确的有( )
①改革是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②改革是辩证的否定,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改革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对中国的大多数老人来讲,养老的意义是回归家庭生活。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的养老功能将逐渐弱化。要解决养老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养老观念,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材料表明( )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个人应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围绕转变职能和理顺职责关系,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实行铁路政企分开,整合加强卫生和计划生育、食品药品、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海洋、能源管理机构,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这说明( )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则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