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洧南居士传     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子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字孤寡。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世人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释】洧:wěi,如:洧川,地名,在中国河南省尉氏县。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洧南居士年轻时候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兄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请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以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3)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童区寄传
柳宗元
柳先生曰,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自毁齿①以上,父兄鬻卖,以觊其利。不足,则盗取他室,束缚钳梏之。至有须鬣者,力不胜,皆屈为僮。当道相贼杀以为俗。幸得壮大,则缚取幺弱者。汉官②因以为己利,苟得僮,恣所为不问。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少得自脱,惟区寄以十一岁胜,斯亦奇矣。桂部从事杜周士为余言之。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②二岁,而计杀二豪,岂可近耶?”
注:①毁齿,小孩换牙,指七、八岁。②汉官,汉族官员,边境地区多是派汉人做官。③秦武阳,战国时燕人,十三岁杀人,后作为荆轲的副手刺杀秦王,未成被杀。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是越中户口滋耗:减少
B.贼之,对饮酒易:轻视
C.童微其睡伺:伺候
D.虚吏州白:告诉

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父兄鬻卖,觊其利始怀王遣我,固能宽容
B.疮手勿惮有槁暴,不复挺者
C.桂部从事杜周士余言之此中人语云,不足外人道也
D.愿以闻官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寄所以能够自救,在于利用了敌手麻痹大意、低估自己的智力和胆量的弱点。
B.再被贼人抓获后,区寄危在旦夕,但他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杀贼逃脱的可能。
C.本文中,作者通过一个牧童被劫的故事,揭露了掳掠儿童、贩卖人口的社会现实,并且说明在残害人民这一点上,官匪本是一家。
D.区寄机智勇敢。他伪儿啼哭,就刀就火绝绳,连杀二贼,哭叫报官等等,这些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虽是传记,但是可以看出本文虚构的成分居多。

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
(1)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
(2)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

阅读下段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汉王曰:“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群臣皆曰:“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臣等以死守之。”汉王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高祖曰:“列诸侯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A.淮阴先,不利,却合:
B.驰入齐王,夺其军。壁:
C.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之害:
D.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高祖善于谋略,富有心计,他的这一形象特征表现在选文中的哪些事件上,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作答。
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
(1)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2)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后面的题。
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大半,而诸侯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城父、舒、六等为地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兵食尽罢:通“疲”,疲惫
B.楚兵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且:而且
C.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壁:修筑营寨
D.歌数阕,美人之和:应和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张良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①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②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③大司马周殷叛楚④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⑤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⑥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献计,如果合力击楚,打败楚军之后,从陈县往东至海滨一带地方给彭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方给韩信,终于使彭越、韩信出兵击楚。
B.项王与汉王订立和约后,就带上队伍回去了,但是汉王接受了张良等人的计谋,言而无信,又发动了战争,最终使项羽陷入绝境。
C.本文巧于构思,善于将复杂的事件安排得井然有序。在激烈的军事冲突中,插入情意缠绵的悲歌别姬一段,使情节发展急徐有致,节奏疏密相间成趣。
D.霸王别姬时,项羽被围垓下,四面楚歌,军情何等急迫!而司马迁却以舒缓的笔调去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深情无奈的侠骨柔肠。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慕容垂妻段氏,字元妃,伪右光禄大夫仪之女也。少而婉慧,有志操,常谓妹季妃曰:“我终不作凡人妻。”季妃亦曰:“妹亦不为庸夫妇。”邻人闻而笑之。垂自称燕王,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伪范阳王德亦娉季妃焉。姊妹俱为垂、德之妻,卒如其志。垂既僭位,拜为皇后。
垂立其子宝为太子也,元妃谓垂曰:“太子姿质雍容,柔而不断,承平则为仁明之主,处难则非济世之雄,陛下托之以大业,妾未见克昌之美。辽西、高阳二王,陛下儿之贤者,宜择一以树之。赵王麟奸诈负气,常有轻太子之心,陛下一旦不讳,必有难作。此陛下之家事,宜深图之。”垂不纳。宝及麟闻之,深以为恨。其后元妃又言之,垂曰:“汝欲使我为晋献公乎?”元妃泣而退,告季妃曰:“太子不肖群下所知而主上比吾为骊戎之女何其苦哉主上百年之后太子必亡社稷范阳王有非常器度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
垂死,宝嗣伪位,遣麟逼元妃曰:“后常谓主上不能嗣守大统,今竟何如?宜早自裁,以全段氏。”元妃怒曰:“汝兄弟尚逼杀母,安能保守社稷!吾岂惜死,念国灭不久耳。”遂自杀。宝议以元妃谋废嫡统,无母后之道,不宜成丧,群下咸以为然。伪中书令眭邃大言于朝曰:“子无废母之义,汉之安思阎后亲废顺帝,犹配飨安皇,先后言虚实尚未可知,宜依阎后故事。”宝从之。其后麟果作乱,宝亦被杀,德复僭称尊号,终如元妃之言。(《晋书·慕容垂妻段氏》)
【注释】①晋献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因听信宠妃骊姬的谗言,逼死、逼逃了几个年长的儿子,导致晋国多年内乱。②安思阎后:东汉安帝的皇后,安思是其谥号。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元妃为继室,遂有殊宠殊:特别。
B.垂既僭位,拜为皇后僭:超越本分。
C.妾未见克昌之美克:克制。
D.若燕祚未终,其在王乎祚:福运。

下列各项中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官场用语都有特定的说法:官员刚到任叫下车;大臣年老请求辞官退休叫乞骸骨。
B.古诗文中经常提到“岁寒三友”,它们是松、竹、梅。
C.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D.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妃、季妃聪慧而有志向。姐妹二人立志不嫁凡夫俗子,遭到邻居的嘲笑,最终二人分别嫁给了慕容垂和慕容德,实现了各自的愿望。
B.元妃为保住社稷敢于进言。慕容垂册立太子一事,元妃持不同观点,她分析了几位皇子的特点,希望慕容垂能够改立太子,结果遭拒。
C.元妃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慕容垂引用晋献公与骊戎之女的典故意在警告元妃不要干预立太子的事,元妃很伤心,转而恳求妹妹挽救燕国。
D.元妃死后得以被按礼发丧。慕容宝即位后,元妃被逼自尽,死后幸得伪中书令眭邃以汉代阎皇后的事进言,慕容宝才遵循旧例安排发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幼至孝,性沉静,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年十三,遍通《五经》。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勖,以庇尔躬。”答曰:“愿迹松子于瀛海,追许由于穹谷,庶保促生,以免尘累。”自是屏居一室,非定省未尝出户,家人莫见其面,亲友因呼为“居士”。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常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飧覆醢。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之及?”竟获免。
义师围京城,家贫无以爨,僮妾窃邻人樵以继火。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所居室唯有一鹿床,竹树环绕。天监初,御史中丞任昉寻其兄履之,欲造而不敢,望而叹曰:“其室虽迩,其人甚远。”为名流所钦尚如此。
后于钟山听讲,母王氏忽有疾,兄弟欲召之。母曰:“孝绪至性冥通,必当自到。”果心惊而返,邻里嗟异之。合药须得生人参,旧传钟山所出,孝绪躬历幽险,累日不值。忽见一鹿前行,孝绪感而随后,至一所遂灭,就视,果获此草。母得服之遂愈。时皆叹其孝感所致。
初,建武末,青溪宫东门无故自崩,大风拔东宫门外杨树。或以问孝绪,孝绪曰:“青溪皇家旧宅。齐为木行,东者木位,今东门自坏,木其衰矣。”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王尝命驾欲就之游,孝绪凿垣而逃,卒不肯见。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大同二年,卒,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梁书·卷第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思自勖:勉励 B.获免竟:竟然
C.累日不值:遇,遇到 D.诸甥岁时馈遗:给予,馈赠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亲友 呼为“居士”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常逃匿不相见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C.其室迩,其人甚远其身不正,令不从
D.木衰矣皆出于此乎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与儿童游戏,恒以穿池筑山为乐。
(2)及晏诛,其亲戚咸为之惧。
(3)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
阮孝绪的“居士”风范表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