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请以孟子的这句话为话题,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或写一个人,或记一件事,或表达一种观点。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定;②立意自定,内容要符合材料观点;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⑤不少于600字;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下边这幅漫画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以讲述故事,也可以阐述观点。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地名、校名。
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作文题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①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习近平
② 汤洪波经受超强训练,初心如磐,终于圆梦航天;武大靖面对伤病,咬牙坚持,再次闪耀冬奥赛场;江梦南半岁失聪,从无声中突围,在清华园里怒放……他们用坚持成就更好的自己,用奋斗书写精彩的人生。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
(2)作文题二:
盛夏的微风,掠过一千多个日夜,载着三年的情谊,汇成一首不舍的骊歌。临别之际,往事如昨。三年的时光里,父母的关怀,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曾给你力量,助你成长。
请选择一位你最想感谢的人,以“给__________的一封信”为题目,写一封致谢信。不少于600字。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
阅读下面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根据自身感受或所见所闻,写一篇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皆可。
【自律】zì lǜ,动词,自己约束自己。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草木正发芽,冰雪在融化,春天的脚步,不为谁停下。喧嚣的城市,在这一刻变安静,疫情突如其来,让你我多了牵挂。……祝你不忘少年样,也无惧未来路茫茫,我们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
——《人世间》抗疫特别版歌词
“长大”不仅意味着独立,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懂得感恩、尊重法治、强调担当,年轻的心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民日报》
要求:
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内容充实具体。③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④不少于600字。⑤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请以“XX”代替。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采访”的相关知识。请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叙述某次采访的经历,可以想象采访某个人的情景,也可以谈谈你希望采访某个人的理由。采访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你熟悉或陌生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人物或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英雄人物,也可以是平凡的人……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字;(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小组讨论时,我们该如何倾听同学的发言?假如你是组长,请根据下图向组员说明倾听时的注意事项。
要求:条理清楚,要点突出,语言简练;100字左右。